《小溪巴赫》學案
4.進一步啟發:
作者這種將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1.深入閱讀課文,圈點勾畫重點句子,討論并回答第一個問題:
a、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
b、巴赫的音樂一開始不為人注意,但后來其魅力卻成為不朽。(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即使看來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僅埋沒不了的,而且不會因時間的久遠而蒼老,相反卻能常青常綠。)
c、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一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巴赫就是這樣清澈的小溪水……)
寫小溪是用比喻的手法來寫巴赫。
2.跳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互相交流。
3、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的音樂這三者融合在一起的。
明確:通過理清思路很容易看出,作者寫小溪始終圍繞著巴赫其人、音樂,寫巴赫其人、音樂又始終離不開小溪,而巴赫的品格又通過他的音樂體現。這樣三者就密切融合在一起。
4.討論交流寫法的好處。明確:
作者用小溪作比喻來寫巴赫,使巴赫音樂的價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質都得到了形象生動的展現,使作品閃耀著動人的藝術感染力。用巴赫的音樂來展現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說服力。 篩選重要信息,抓住關鍵句子理解內容,是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之一,在平時的學案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尊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解讀文章的一把鑰匙,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思維訓練。
設計讓學生“體會作者將這三者融合在一起寫法的好處”這一環節,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個散文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學生以后寫文章會有所借鑒。
品讀課文
探索巴赫的精神品質。 1.請學生勾畫描寫小溪的句子,反復誦讀品味。
2.請學生勾畫描寫巴赫及音樂的句子,反復誦讀品味。
3.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質。 勾畫重點詞句,反復誦讀品味,并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質(答案不拘一格),如:如大海般浩瀚,卻似小溪般謙遜;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深沉、安祥、不張揚、不炫耀,默默無聞,卻有著曠日持久的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品味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誦讀品味中將會進入到美的意境之中。
賞讀課文
積累語言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大聲誦讀,然后在課本上寫一寫自己的閱讀感受。再和同學交流。
(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1.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對關鍵的句段進行勾畫、賞讀。
2.先在同學面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內容,然后將自己的賞析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再一次共同感受文章極富表現力的優美語言和人物的精神品質美。好的語段或句子爭取背誦下來。 通過反復賞讀課文,使學生更深入體會文章內容,進一步領略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同時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進而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感情。
拓展閱讀
比較鑒賞 下發喬治•桑《貝多芬田園交響樂》一文,讓學生閱讀后簡單談一下兩篇文章在內容、寫法方面的異同。(文本見“備課資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