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詩歌鑒賞題型復習
擬小標題要先了解畫面的主體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概括。此詩首聯寫了時間——秋天(秋床)夜里(缺月、漏未央),地點——驛站客館,景物——一燈照秋床,抒寫了主人公徹夜難眠之情。由此可得出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感悟詩歌的內涵
即根據詩歌的素材,結合詩人的感情,讀出詩詞的言下之意,如XX年高考江蘇卷(詩見上文):
這首詞以“送人”為題, 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這題要求考生答出下片中描述的新意,不但要描繪出畫面,還要答出所抒發的情感。這里有二層含義:“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是說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敖^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是說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
3、理解詩歌中的情景
既要把握詩句景物,又要理解借景所抒發的感情。如XX年高考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黃氏延綠軒
明•高啟
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濕。
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
注:蕪,叢生的草。
“一時放春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此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答題時一般要描繪出其所描繪的景象,指出其所蘊涵的感情。答案:表現了春光濃重,撲面而來,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類似的詩句還有曾公亮的“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王安石的“一水護田將錄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等,希望同學們注意積累。
再如XX年高考上海卷: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阮郎歸•初夏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就作品中畫線句,聯系下片內容,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寫一段鑒賞文字。
賞析情景交融題,最重要的是說清作者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這一點說清了,得分要點也就抓住了。答案要點: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細致地描繪了水花四濺(在荷葉上),水珠圓潤晶瑩,真切地展現了主人公輕快、喜悅的心情。
4、比較詩中的情景
命題者選二首以上的詩,讓考生比較其中寫景的異同。如XX年高考遼寧卷(詩見上文):
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
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
再如XX年高考江西卷(詩見上文):
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這二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但表達的角度一樣,亦即通過不同畫面描繪出來的。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畫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出對國事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可以畫成的。
5、概括對象的特點
要求考生根據詩中的描繪概括對象的特點,它不同于概括畫面,而是對畫面進行提煉,揭示其中的內涵。如XX年高考重慶卷(詩見上文):
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
蘇詩前二句寫海棠花光彩照人、香氣空蒙,從而突出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前者是對畫面的描述,“朦朧美”則是對畫面的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