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斷句過關檢測題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城: ②益: ③更: ④輟:
2.翻譯:失齊,雖隆薛之城到于天,猶無益也。
3.斷句并翻譯。
斷句: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
翻譯:
4.請說一說這段文字的主旨。
(六)中山君饗士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于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后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餐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戰國策•中山策》)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饗: ②亡: ③顧: ④餌:
2.翻譯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3.斷句并翻譯。
斷句: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
翻譯:
4.中山君的感嘆說明了什么?
答:
(七)上下其手
二十六年,楚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 頡遇王子弱焉。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
①戍: ②正: ③上: ④獲:
2.斷句并翻譯。
斷句: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
翻譯:
3.翻譯:頡遇王子弱焉。
4.“上下其手”后來成為一個成語。從文中內容判斷,請說說這個成語的含義。
答:
(八)子產不毀鄉校
鄭人游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如何?”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 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注:子產,名公孫僑,子產是他的字。春秋時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鄭國大夫,名蔑。鄉校:當時地方公眾聚會議事的場所。
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
①損: ②克: ③信: ④信:
2.斷句并翻譯。
斷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
翻譯:
3.翻譯句子: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4.這則故事表現了子產的什么品質?
答:
(九)曾參殺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民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二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于是與之盟于息壤。(《戰國策•秦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