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2
厚的“帶油性”。
答案 b
解析 因果關系不成立,“采掘難度大”不能成為“礦源有限”的原因。
7.下列對朱泥壺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ā 。
a.朱泥壺的泥料屬于紅泥,只占紅泥中的一小部分,是紅泥中的精品,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紅泥都能做成朱泥壺。
b.朱泥壺含氧化鐵成分較多,所以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彩飽和,而且燒成后表面有柔和半透明狀的紅色光澤,
有金屬之聲。
c.朱泥壺的紅色在外國人的眼里是東方的象征,因此,朱泥壺作為中國紫砂壺惟一出口的紫砂,出口到了歐洲
幾國。
d.先人留下的朱泥壺,既天生麗質又巧奪天工,各具神韻,讓我們有幸欣賞這一古老藝術作品的瑰麗多姿。
答案 c
解析 原文是“清初,朱泥壺作為中國紫砂壺惟一出口的紫砂,出口到歐洲幾國”,應該有時間限制。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ā 。
a.朱泥含鐵量較其他紫砂泥高,產在嫩泥礦層的底部。據《陽羨茗壺系》載,趙莊山與黃龍山均有出產。
b.紅泥的礦藏量,遠不及紫泥,甚至少于本山綠泥。因此,朱泥作為紅泥中的精品,其礦藏量就少之又少了。
c.《宜興陶藝西漸》曾提及17世紀中葉宜興紫砂壺的外銷情況:在1680年有1 600多件朱泥壺運往阿姆斯特
丹,1679年有“七箱朱泥茶壺”由漳州運抵印尼亞加達。
d.由于朱泥資源的枯竭,加上朱泥成壺技藝上有相當難度,現在燒制的“朱泥壺”已不是歷史上所指的朱泥壺了。
答案 b
解析 a項《陽羨茗壺系》并沒有提到黃龍山,并肝黃龍山的礦源不能稱為朱泥,只能算紅泥。c項“1679年
有‘七箱朱泥茶壺’由漳州運抵印尼亞加達”,這本書中并沒有提及,而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記載的。d項原文是“用此為原料燒制的‘朱泥壺’已不是歷史上所指的朱泥壺了”,“此”指的是黃龍山的“朱泥”。
十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中國姓氏暗藏疾病信息 遺傳專家準備對“姓”下藥
XX年1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發布中國姓氏統計研究,這項研究歷時兩年完成,涉及全國1 110個縣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一共收集到4 100個姓氏。研究者發現,所有的姓氏和常見疾病之間似乎都存在一種說不清的重疊現象。
項目負責人袁義達副研究員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國家,大約在5 0XX年前,姓就被定為世襲。在中國5 0XX年的文明發展中,絕大部分是父系社會,中國人都隨父姓。而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體,因此,y染色體就同姓氏一起遺傳給他的后代。由此推斷,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樣類型的y染色體以及它所攜帶的遺傳基因。如果把每一個姓氏看做一個遺傳基因,那么姓氏的遺傳和分布,就可以體現一個種群基因的遺傳和分布,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體遺傳基因的分布應該是平行關系。那么中國姓氏在5 0XX年中是穩定的代代相傳,還是像日本一樣是偶然一次出現的呢?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只有少數的幾個姓,明治天皇為了改革,才要求全國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幾年里,出現了8萬多個姓,而且多數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難與遺傳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