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總復習——古詩鑒賞專題
題目: 分析三、四兩句的意境。(不少于60個字)
參考答案:詩人獨立江邊遙望朋友去處不愿離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烏鴉都已歸巢,唯有江水悠悠;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抒發了詩人失落、惆悵的心情,表達了對朋友的無限思念之情。
2、閱讀下面一唐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湖上早秋偶興 汪萃
坐臥芙蓉花上頭 青香長繞飲中浮 金風雨露玻璃月 并作詩人富貴秋
題目:李憬詞中有“菡萏香銷翠月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同是寫荷花,李詩與汪詩的意境有何不同?
答:李詩寫的是秋來葉敗花殘之景象,表達了一腔愁緒。汪詩寫早秋花香葉盛,生機盎然的景象,表現詩人閑適的情懷。
3、閱讀下面一唐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遼闊深遠的意境。落葉蕭蕭的寒秋,在臨近荒涼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遠行,當時旭日東升,整個荊楚大地秋高氣爽,朝霞絢爛,面對著高聳的山峰,浩蕩奔流的大江、颯颯吹拂的秋風,燦爛的朝陽,無論是臨行的友人還是送別的作者自身,都常見得胸中蕩漾著一股豪氣。這里的意境是遼闊奇的。接著作者想象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親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歸舟從天際飛來,而且他又進一步聯想到:歸客將遇見哪些故人,受到怎樣的接待,這是對友人此后境遇的關切。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現實當中,寫當此送行之際,開懷暢飲,設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
(2)這首詩和一般的送別詩在意境在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送別詩多寫離別時的哀傷與惆悵,但這首詩寫送別而不傷離別。如離別,詩人只對深秋的蒼涼氣氛稍事點染,便濃墨重彩地縱橫寫去,營造出了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于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還閃現出對日后重逢的遐想。
4、閱讀下面一唐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1)“江雨霏霏江草齊”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氛圍和意境?
意思是說: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細如牛毛,霏霏細雨如煙似霧般地籠罩著大地,天地間一片迷蒙,而因為雨水充足,氣候溫暖,所以春草瘋長,江南大地到處碧草如茵,這樣的景色輕柔婉麗而又給人以如夢似幻的感覺,使人感到迷惘惆悵。意境縹緲哀婉。
(2)“六朝如夢鳥空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此句緊接著首句而來,寫在霏霏細雨、如茵碧草之間隱藏著一座已經荒涼破敗的臺城。這里百鳥啼鳴,春草碧綠,是動植物們的樂園,可是曾經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的過客了。從東吳到陳,三百多年間,六個短命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覆亡。它們個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使人眼花繚亂,給人以如夢似夢的感覺。當年豪華壯麗的臺城現在已成歷史遺跡,這里荒涼頹敗,只有不解人世滄桑的鳥兒在發出歡快的啼鳴。作者在這里抒發了憂國之情,擔心唐王朝會重演六朝悲劇,所以這句詩在縹緲的意境中流露出了濃重的傷感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