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教案
這種情感是怎么表現的呢?
虛實交錯,今昔對照。用“昔聞”為“今上”蓄勢,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2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讓你聯想到了誰的詩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樣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比較:曹操的詩句通過寫滄海吞吐日月,寫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我們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無邊、吞吐日月,同樣壯闊。)(意境:博大壯闊)
比較一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與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比較,各有怎樣的妙處?
比較:孟浩然的詩句寫出了洞庭湖豐厚蓄積,澎湃動蕩,極為有力,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杜甫這一句詩的氣象則更為闊大,其氣度胸襟可說是“雄跨古今”。)
這兩句中表現力最強的詞語分別是哪個?(坼、浮)你能說說這兩個詞的妙處嗎?(可與“列”“映”比較)
“坼”字,詩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雄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兩句寫景,有沒有表現作者的情感?
(對洞庭湖的禮贊,對個人身世飄零的感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3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 、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不是)從哪句可以看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前三聯是句句寫景,句句含情的話,那么這一聯則是直接抒情。此時的杜甫不只是感嘆自己窮愁潦倒、漂泊無依的身世,更為正處在戰火中的祖國“涕泗”橫流啊。
儒家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此時的杜甫呢?他是“窮也胸懷天下,胸懷百姓”啊,他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你們還從他的哪些詩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 (b ì ) 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 xi à n )
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
……
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齊聲背誦《登岳陽樓》吧。
從意象、意境、情感上總結全詩
1 、意象:洞庭水、岳陽樓、吳楚、乾坤日月、孤舟
2 、意境:沉雄悲壯、博大深遠
3 、情感:身世之悲、家國之憂
四 自主賞析:
通過《登岳陽樓》的賞析,我們又一次學習運用了詩歌鑒賞方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下面請運用這種方法自主賞析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完成后面的幾個題目。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