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題復習40
2.盡管你的禮品多么微薄,但在農民心上,卻象千斤重的砝碼。(關聯詞和副詞搭配不當,此處應用確指的“這么”,“無論”和“不管”后應用不確指的“多么”)
3.他雖然是個農民,平常喜愛學習,識不少字,編秧歌也在行 (關聯詞殘缺,應在“平常”前加“但是”)
4.由于技術水平太低,這些產品質量不是比沿海地區的同類產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關聯詞位置不當,主語不一致,關聯詞應在主語之前,應將“不是”調至“質量”前)
5.如今“阿q”一類的“字母詞”已遍布漢字文化圈內,不但進入了教科書,而且活躍在各媒體上。(語序不當,出現了遞進關系,程度重的應放在后面,應為“不但活躍在各媒體上,而且進入了教科書”)
6.用語不妥貼,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條理,拖沓冗長,就會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澀,令人誤解甚至費解 (語序不當,應為“費解甚至誤解”)
(六)、出現了代詞,可能是語意不明、重復。
1.這個精致的燈籠將作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賓的禮品贈送給他。(語意不明,“他”到底指誰,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歲的時候,還清楚地記得哥哥參加學生運動時對自己的評價:一個溫情主義者。
(語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還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為此封閉了近三個小時。(重復,“為此”就是“由于這次交通事故”)
4.我們必須拿出自己的正版計算機游戲軟件,否則,不出新軟件,就難以抵制不健康的盜版軟件。(重復,“否則”即“如果不這樣”的意思,與“不出新軟件”重復)
(七)、出現了長賓語,可能是賓語中心語殘缺、搭配不當
1.為了全面推廣利用菜籽餅或棉籽餅喂豬,加速發展養豬事業,這個縣舉辦了三期飼養員技術培訓班。(賓語中心語殘缺,應加“的經驗”)
2.認識沙塵暴、了解沙塵暴,是為了從科學的角度達到對沙塵暴進行預防,減少沙塵暴造成的損失。(“達到”的賓語中心語殘缺,“損失”后加“的目的)
3.現在,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鄉親,那我從小就住慣了的山區所特有的石頭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嶇的街道,那熟悉的可愛的鄉音。(搭配不當,“看到”與“鄉音”不搭配)
(八)、出現了多個謂語,可能是搭配不當、偷換主語。
1.這個文化站已成為教育和幫助后進青年,挽救和培養失足青年的場所,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表彰 (搭配不當,“培養”與“失足青年”不搭配)
2.這家工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曾兩次榮獲省科學大會獎,三次被授予省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地區。(偷換主語,“工廠”不可以“被授予省優質產品稱號”)
3.我們也學小孩子一樣,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葉全焉了,才帶著抱歉的心情,丟到山澗里,隨水漂走了。(偷換主語,前面主語是“我們”,后面已暗換成“花”,所以應改成“把它們丟到山澗里,隨水漂走了”)
(九)、出現了疑問旬、否定詞,可能是肯否不當。
1.雷鋒精神當然要賦予它新的內涵,但誰又能否認現在就不需要學習雷鋒了呢?(疑問句再加雙重否定,變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邏輯)
2.近幾年來,王芳幾乎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大量的資料(“無時無刻不”相當于“每時每刻都”,此處與“忘”用,與后“積累了大量的資料”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