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fù)習(xí):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答案】比擬、對偶(此題考查對修辭方法的辨析判斷。從句中“帶走”“漁火”“讓它溫暖”“留下”“讓它停泊”等字樣中可以看出使用了 擬人的手法;從分號前后相仿的句子結(jié)構(gòu)看,同時還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2、下面的句子中修辭手法運用不妥帖的一句是( )
a我不是都市激昂的樂章,也不是小山鄉(xiāng)愁間的短笛;而是茫茫沙漠中的一串駝鈴——勇敢的跋涉者的旅伴。
b我不是錢塘江澎湃的雄潮,也不是桃花源安逸的小溪;而是路邊草叢中的螢火蟲——給行人帶來光和熱。
c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臥房斗室的盆栽;而是遼闊草原上的一棵小草——為裝扮美麗的大自然添上一筆。
d我不是超凡脫俗的白蓮,也不是雍容華貴的牡丹;而是萬綠叢中最普通的一株小花
c、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忽”字寫出氣候的變化無常,“千樹萬樹梨花開”把風(fēng)吹雪舞,天寒地凍的塞外風(fēng)光變成梨花競放,春意盎然的南國美景,這是比喻。)
d、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詩人實寫山勢之高險。“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張,寫山峰之高,“枯松倒掛綺絕壁”是比喻,寫懸崖之陡。)
【答案】d(“枯松倒掛倚絕壁”不是比喻)
5、下面沒有采用擬人手法的一句是( )
a、暖和的風(fēng),撫慰著含笑的蓓蕾。
b、她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c、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d、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答案】b(本句是比喻,不是擬人)
6、下列分析都錯誤的一組是( )
①“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用“知”“潛”把春雨人格化,寫成有知覺,有靈性的東西。
②“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運用了兩個比喻,把劉裕北伐大軍的強大軍容,和雄偉氣勢描繪得十分生動。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都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使感情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
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運用了多個比喻,將音樂旋律的變化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同時還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使語言整齊勻稱,富于音樂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金戈鐵馬”是說他(劉裕)統(tǒng)帥雄師北伐,橫戈躍馬,氣吞山河,不是比喻;③句中都運用了反問辭格是不當(dāng)?shù)模?br>7、對下面句子修辭手法和表達(dá)作用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這里用了明喻、擬人和夸張修辭方法,作用在于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預(yù)示伏擊戰(zhàn)的到來。
b、華老栓去刑場給兒子買“藥”時,康大叔給他人血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往下滴”,其中“紅的”用了借代的修辭方法,目的在于展示華老栓的內(nèi)在性格。
c、“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聯(lián)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一文中引用這副對聯(lián),其用意在于批判主觀主義學(xué)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