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語文一輪復習金版新學案配套測評卷文言文閱讀
5.d d.寡要:不得要領。
6.b a.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轉折。b.都是動詞,到。c.前者做介詞,可譯為“向”;后者做介詞,可譯為“由于”。d.前者為人稱代詞,他;后者為兼詞,于之,在那里。
7.d 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題干上所說的“漢士擇所從”,有兩層意思:其一,陳述對象應為要依附他人的“漢士”;其二,這些“漢士”是主動選擇跟隨的主子。據此不難分析出:句①的陳述對象是“袁紹”,他不是“漢士”;句②中陳留太守張邈本來就跟曹操親近友好,也不屬于“擇所從”;句⑥說的是孫策答應呂范的請求,陳述對象不是“漢士”。③④⑤三項則分別講郭嘉、趙儼、呂范這些漢士擇所從的情況,符合題意。
8.a a項中“漢朝自從平定黃巾之亂以后”一句誤解了原文中“中平”一詞的意思。原文是“漢自中平黃巾之亂”,“中平”是漢靈帝中平年間的意思。
9.【答案】 (1)郡中士人高柔卻認為張邈必然會乘機反叛,打算帶領家鄉人躲避一下。眾人都認為曹、張二人關系很親密,不同意他的看法。
(2)我們之所以一同來荊州,是因為想保全自己等待時機而已。你若表現才能不停止,就和我們不是一類人。
(3)譬如同坐一條船過海,一件事沒做好,就可能翻船,同時受害,這也是為我呂范考慮,不只是為將軍考慮啊!
【參考譯文】
漢朝自靈帝中平年間爆發黃巾之亂,天下動蕩不寧,士大夫都在選擇跟隨的對象,以此作為保全自己、避免禍害的長遠大計,但是如果本人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荀彧年少時,認為潁川是戰亂之地,他勸家鄉人趕緊避難,家鄉人多因懷鄉不能離開。荀彧獨自率領他的宗族前往冀州,當時占據冀州的袁紹用上等賓客的禮遇待他。但荀彧思量袁紹此人終究不會成就大業,就離開袁紹去跟隨曹操。那些留在潁川的家鄉人,大多數為強賊亂軍所殺。
袁紹派遣使者迎接汝南地區的士大夫。和洽獨自去了荊州,劉表用上等賓客之禮待他。和洽對人說:“我之所以不跟從袁本初(袁紹字本初),是因為要避開爭戰之地。昏世之主(劉表),不能過分親近,久留不走,邪惡就會興起。”于是南往武陵,那些留在荊州的,大多數被劉表殺害。
曹操為兗州牧,陳留太守張邈與他親密友善。郡中士人高柔卻認為張邈必然會乘機反叛,打算帶領家鄉人躲避一下。眾人都認為曹、張二人很親密,不同意他的看法。高柔把全家都遷到河北,張邈果然叛變曹操。
郭嘉初次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等人說道:“明智的人將會慎重地衡量他的主人,袁公頭緒很多,但不得要領,好為謀略,但不果斷,這樣的人難于與他共渡大難,我要再次行動,另找新主人,你們怎么不走呢?”辛評等人說:“袁氏在當今天下是最強大的,離開他往哪兒去呢?”郭嘉不再說話,離開袁紹,去依附曹操。曹操召見他,與他談論天下大事。郭嘉出門后說:“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
杜襲、趙儼、繁欽因躲避戰亂到了荊州,繁欽在劉表面前多次顯露奇才。杜襲說:“我們之所以一同來荊州,是因為想保全自己等待時機而已。你若表現才能不停止,就和我們不是一類人。”到漢獻帝立都許昌,趙儼說:“鎮東將軍曹操一定能夠拯救華夏,我知道歸順誰了。”于是投奔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