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第六框 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第六框題 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教材分析]
上一框題講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本框題則從其經濟剝削的基礎和特點入手,揭露資本主義的階級關系及其剝削實質,說明資本主義物質文明及巨大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剝削的基礎上。本框題包括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講資本主義的剝削基礎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教材首先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就是資本家占有工廠、礦山、機器設備、土地等一切生產資料,勞動人民被剝奪了生產資料,他們一元所有,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其次,教材強調,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是自由勞動者,他們到工廠里做工,是通過訂立契約(或合同)的形式被資本家雇傭的。
第二層次,講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教材首先指出,資本主義剝削帶有隱蔽性。由于工人到資本家工廠里去做工,是按照契約的規(guī)定,工人勞動一天,資本家給工人一天的工資,從表面上看,好像工人的全部勞動都得到了報酬,是一種"公平交易"的關系,不存在什么剝削似的。事實并非如此。教材進而指出,資本家通過契約關系雇傭工人,就是購買了工人的勞動力。美鍵在于,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財富,這種財富的價值,遠遠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資。除去工資,由工人勞動創(chuàng)造而被資本家占有的那一部分價值,叫作剩余價值。資本家就是靠無償占有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而發(fā)財致富的。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所在。
第三層次,講惟利是圖是資產階級的本性。 教材明確指出,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價值,就是資本家進行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價值,資本家總是想方設法加強對工人的剝削,他們主要靠采用新技術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辦法來加強對工人的剝削,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因此,資產階級的暴富,是建立在不斷加強對工人階級剝削的基礎上。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只有通過改變生產資料占有制形式加以解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資產階級的本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社會調查、資料搜集,了解資本家發(fā)財致富的秘密,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課程標準]
1、教學內容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發(fā)展和特點。
2、基本要求
識記:由工人勞動創(chuàng)造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一部分價值叫剩余價值。
[教學重點]
1、一條看不見的鎖鏈; 2、剩余價值;
3、剝削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4、資產階級的本性。
[教學難點]
1、剩余價值;
2、剝削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教法設計]
1、解決"一條看不見的鎖鏈"這一問題必須從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入手分析,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突破這一重點可以采用討論法,例舉法。可以先請學生看書,日本制絲女工受雇全書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然后提問,制絲女工的受雇合同反映了女工山形際與資本家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女工山形際在明治三十九年不與資本家簽訂這一合同,結果會怎樣?資本家與女工的合同內容,反映了什么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后,歸納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