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第一輪考點專項復習
選修2經濟學常識專題一 古典經濟學巨匠的理論遺產
考綱聚焦
1. 斯密的理論貢獻和政策主張
2. 李嘉圖的理論貢獻和政策主張
知識網絡
考點激活
考點一 斯密的理論貢獻和政策主張
1. 斯密的財富觀
2. 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
(1)內容:斯密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的人。他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他有時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決定的,有時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
(2)勞動價值理論的科學性與局限性科學性局限性
3. 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
(1)斯密的階級結構理論:在經濟學說史上,他第一次根據生產資料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不同,把資本主義社會成員劃分為以地租為生的地主階級,以工資為生的工人階級和以利潤為生的資產階級這三大階級。
(2)斯密的二元收入分配理論: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
4. 斯密的分工理論
(1)內容:國民財富的增長,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是分工。
(2)原因: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因為:其一,分工能夠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技巧和勞動熟練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時間損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機械的發明和使用。要擴大分工,就要擴大市場規模、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因此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
5. 自由放任政策主張:一方面要擴大市場范圍,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自由放任;另一方面要限制政府的作用,國家的職能應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與公共事業等三個方面。
6. 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都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參與各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考點二 李嘉圖的理論貢獻和政策主張
1. 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
(1)李嘉圖科學地揭示了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同意斯密關于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的觀點,同時糾正了斯密對沒有使用價值也可以有交換價值的觀點,提出沒有交換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使用價值,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
(2)李嘉圖提出了一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
(3)李嘉圖還意識到了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極大地豐富了勞動價值理論的內容。
2. 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
(1)收入分配理論:一個國家的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工資、利潤、地租都是來自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
(2)相對工資理論: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