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第一輪考點專項復習
(3)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理論:名義工資是指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工人的貨幣量;實際工資是指工人用獲得的貨幣工資所能購得的生活必需品。由于人口的增長導致物價上漲,所以名義工資上漲,實際工資并不一定增加。真實反映雇傭工人生活水平的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
3. 李嘉圖的經濟自由與政府職能主張
利己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通過市場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經濟自由。認為政府的作用應主要體現在保障私有財產、革除政治弊端和振興教育上。
4. 李嘉圖的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學說
(1)自由貿易的主張:通過對外貿易,從國外進口廉價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資,提高利潤率,為資本積累提供條件,這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2)比較成本學說:生產相同的產品,各國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產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去換取本國需要又處于劣勢而由他國生產的商品,則各國都能從貿易中得到好處。
典例解析
【例1】(•廣東)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對外貿易方面的表現,就是主張對外貿易的自由化,反對對外貿易壟斷和政府限制對外貿易的政策。斯密這一主張的理論來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義時提出的對外貿易優勢原理。為了論證對外貿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絕對成本學說。
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斯密如何運用絕對成本學說解釋對外貿易的必要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經濟學基本問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用經濟學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致用性本質特征的理解。斯密關于自由貿易的絕對成本學說,學生只要熟練地掌握絕對成本學說的內涵就可以順利答出此題。
答案:(1)在對外貿易中,不同國家生產相同的產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
(2)如果各國將本國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本國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所以各國都應該參加對外貿易。
【例2】(•廣東)絕對優勢和劣勢并不是決定國與國之間貿易關系或者人與人之間分工關系的唯一因素。甲在理財方面有絕對優勢,乙在推銷方面對甲有絕對優勢,由甲負責理財,甲乙負責推銷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相對于乙不僅會理財,而且更會推銷,那么這兩人的分工需要重新思考。
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
(1)甲與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
(2)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內容和政策主張。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經濟學中比較成本理論的掌握,并運用該理論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此題第(1)問學生要能從材料中發現甲在推銷方面、乙在理財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然后據此來對甲乙進行分工。此題第(2)問學生只要將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內容和政策主張答出即可。
答案:(1)由乙來理財,甲來推銷更有效率。因為乙在理財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甲在推銷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2)李嘉圖認為,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他國生產的東西,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因此,他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經濟自由。他認為,通過對外貿易,從國外進口廉價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資,提高利潤率,為資本積累提供條件,這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