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第一輪考點專項復習
考點演練
1.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字顯示,XX年1~9月份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6 675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8. 8%。當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了小康社會,正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但在現實生活中,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趨勢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城鄉居民之間、農村居民之間、城市居民之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收入差距,這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危及社會公平和正義。
運用經濟學常識的有關知識,分析斯密“富國裕民”的主張對于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
2. 近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航空展覽會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梟龍”、“飛豹”、“殲八ⅱm”、“山鷹”四大出口型軍用飛機一齊亮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也展示了自主或合作研制的直升機、教練機、運輸機三大類別20余種機型。“中國制造”成為航空展上的亮點。來自世界上22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家展商參加了本次展會,空中客車公司在航展上展出了其全雙層a380、a350寬體飛機和a330-200f新型貨機模型,波音公司的787、777、737和747-8飛機等也在航展上亮相。預計到2026年,我國(不含香港、澳門、中國臺灣)航空客運周轉量將接近1.2萬億人公里,約為XX年的5倍;民用貨運周轉量將達到690億噸公里。未來20年內,中國民航需要補充民用客機3 365架,其中大型噴氣客機2 467架,支線飛機898架。
運用所學的經濟學常識,分析說明北京航空展連續成功的意義。
3. 閱讀下面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嘉圖關于商品價值的認識:(1)一種商品如果沒有用就不會具有交換價值。(2)效用對于交換價值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3)耗費在一件商品上的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尺度,交換價值是由價值來調節的,因而是由耗費的勞動量來調節的。
材料二談到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李嘉圖進一步指出:(1)商品的價值與投在它們生產上的勞動成比例,這里的勞動不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產過程中的勞動,也包括投在實現該勞動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機器上的勞動。(2)一切商品,不論是工業制成品、礦產品還是土地產品,規定其價值的永遠不是在極為有利的條件下進行生產時用的較小量勞動,而是不享有這種便利的人進行生產時所必須投入的較大量勞動。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
(1)對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李嘉圖的觀點與斯密的觀點相比較,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2)在勞動決定價值的問題上,李嘉圖的觀點與斯密的觀點相比較,有何不同?
(3)上述材料表明李嘉圖對勞動價值論作出了哪些貢獻?
(4)李嘉圖體系為什么最終走向了解體?
4. 在收入分配問題上,李嘉圖指出:
觀點一勞動加到原料中去的價值量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分割為工資和利潤。
觀點二地租是付給地主的一部分土地產品,而土地產品的價值是由從生產到送上市場這一整個過程所必需的勞動總量決定的。
觀點三一國的產品要在地主、資本家和勞動者三個階級之間進行分配。要正確判斷各階級的收入狀況,不能根據某一階級所獲得的絕對產品量,而應根據其所得的相對產品量。假設由于機器和農業的改良,總產品增加了一倍,如果工資、地租和利潤都增加一倍,這時三者之間的比例就會和以前一樣,但如果此時工資增長了一半,地租增長了四分之三,剩下的增量全部歸于利潤,那么,利潤相對提高,而地租和工資相對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