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三政治我們的中華文化復習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考點展示】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板書結構:
【基礎知識鞏固】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⑴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最有說服力的見證—— 與 。
文字,是文化的 ,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 ,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史學典籍,是中華民族文化一脈相傳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留存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⑵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是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也就是指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⑶ 是中華文化的特色,主要是通過 和科學技術兩方面體現出來的。
⑷ 的絢爛多彩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⑸各具特色的 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⑴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 和 。
所謂“ ”,就是能與其他文化和諧相處;所謂“ ”就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⑵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對于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大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⑴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華文化的 ,都是中華民族的 。
⑵各民族文化的關系: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間相互交融、借鑒、吸收,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⑶多民族文化的意義: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針對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古老的“絲綢之路”,是中國與各國人民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今天,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區域經濟合作,將造就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新絲綢之路”。XX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上海舉行。從文化的角度看,上海合作組織的重要意義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