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三政治我們的中華文化復習
①.基本特征 ②.基本作用 ③.包容性 ④.創造性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二、簡答題
16.有人說: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完全接收外來文化。你是如何認識的?
三、辨析題
17.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誠信缺失、道德淪喪的現象較為嚴重。這表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華傳統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
四、實踐探究題
18.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大會發言材料中,委員們認為,文化建設是整個民族的長期任務,必須著眼長遠,增強民族文化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為此就要“從娃娃抓起”,“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針對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提出來的。青少年既是今天文化建設的目標,又是未來文化建設的主體,要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大力推行“養成教育”,并加緊研究制定“養成教育”的課程體系和評估標準;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主渠道作用,使其成為青少年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將“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文化精髓作為“養成教育”的核心內容,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比如,“仁”的本義是“兼愛”和“愛人”,今天則成為了“以人為本”思想的一個重要精神資源。今天談“禮”,不是要恢復舊時的等級倫理,而是要構建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的人際行為規范,以臻和諧。“智”也超越了傳統的概念,集中反映了現代科學精神。
結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應怎么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創新題例】
首屆陜西省民俗文化周舉行 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
XX年4月28日,由陜西省文化廳主辦,西安市文化局、臨潼區人民政府承辦的首屆陜西省民俗文化展演周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服務區落成慶典在臨潼隆重舉行。本次展演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項目的集中大展示,也是通過將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兵馬俑和豐富的民俗文化相結合推動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一次大行動。節目《看社火》喜慶、熱鬧,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將游人們帶入了陜西民俗的海洋。高亢的漢江號子、古雅的西安鼓樂、淳樸的榆林小曲、婉轉的紫陽山歌、別具情趣的陜北二人臺等藝術,則展示了陜西省民間樂種歷史的縱深感和地域上的廣泛性。老藝人“白毛”以其原生態的唱腔展示了話劇《白鹿原》的片段,贏得了觀眾們熱烈的掌聲和長久的歡呼。曾獲文化部群星獎金獎的《龍獅鼓舞》與志丹的扇舞、衡山和安塞的腰鼓、洛川的蹩鼓一起,組成了陜西的鼓文化。大名鼎鼎的“六六旦”帶著他的二人場子也為演出增加了歡樂的氣氛。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陜西民俗文化周活動的開展表明
a.中國從此開始重視民族文化
b.臨潼這座歷史名城擁有中國最好的民間藝術
c.中國的民間藝術源遠流長
d.我國政府把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精神得到落實
2.國務院提出“要保護民族文化遺產”,表明國務院在行使
a.政治職能 b.經濟職能 c.文化職能 d.社會公共服務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