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案
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
教師:同學們能不能舉出類似的事例?
(同學們思考后各抒己見,只要能體現出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的事例均可)
教師在學生充分討論舉例的基礎上提出探究問題:你從這些事例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歸納提升:一種真理并不是適用于任何條件,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一小步,真理就變成了謬誤。
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我們應在實踐中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
3、真理和謬誤既對立又統一。真理和謬誤的對立是絕對的,兩者的界限是確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這樣,通過學生的探究和教師的適當點撥,學生既能深刻理解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又能提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同時,還能鼓起正確對待錯誤的勇氣,并初步認識到要在實踐中去發展真理。)
(四)共同探討: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本框題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真理理論的分析使學生明確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從而樹立起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因此,對“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這一問題的學習既是本框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本框題的重點。)
教師引領:我們認識到了真理需要在實踐中去獲得、去完善、去發展。那么,真理的獲得和發展是不是輕而易舉的呢?追求真理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呢?今年恰逢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我們就通過對紅軍長征的探討來探究追求真理是一個怎樣的過程,讓歷史告訴未來。
教師播放視頻:《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設疑:偉大的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偉大實踐中不懈追求和發展中國革命真理的過程。各位同學,你能用所了解的歷史知識來簡要說一說,從國民大革命到紅軍長征勝利的這段時間,我們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歷程嗎?(學生充分討論后回答)
教師評價點評后,根據學生的回答設疑:結合教材的有關知識,思考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發展真理的這個過程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后作答)認識的發展具有反復性,不是一帆風順的。
設疑:認識為什么具有反復性?
學生自主探究
(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客觀條件:具體的實踐水平,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的制約。
主觀條件:受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限制。
(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
教師點評: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教師:在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我們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在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地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毛澤東思想是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是真理。請大家思考:毛澤東思想在成為黨的指導思想以后有沒有進一步發展?請結合歷史事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