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做法”類題解題指導
⑶①堅持以矛盾的普遍性為指導,借鑒世界成功經驗,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②把握不同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不照搬別國的方法,注重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優勢,集中財力物力大規模進行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③根據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特殊性,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我國的宏觀政策。④根據生產與消費矛盾雙方的特點,把擴大內需作為根本任務,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2、材料二:XX年初,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為“兩防”,防止經濟由偏快走向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為全面通貨膨脹。XX年6月底,為防止經濟增速下滑,宏觀經濟政策變為“一保一控”,“一保”,就是保經濟增長速度,“一控”,就是控制通貨膨脹。到XX年11月初,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國內經濟迅速下滑,通貨膨脹已不太嚴重,宏觀經濟政策修訂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XX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認了這一宏觀經濟政策。
材料三:XX年3月5日,總理在向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在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四個“核心數據”中,七大’民生指標”非常搶眼。其中,中央財政投入420億元促進就業;為企業、居民減輕稅負約5000億元;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中央財政科技投入1461億元……。美國《僑報》對此發表文章說,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的大背景下,中國領導層今年的決策思路是:堅持“以人為本”,篤行“行政之要在利民,為治之道重在安民”。
從國家職能的角度,分析說明國家應怎樣實施經濟職能才能實現“安民”、“利民”
①組織領導經濟建設,為民生持續改善提供物質基礎。②經濟調節,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促進民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市場監管,運用法律等手段,健全市場秩序,保障合法權益。④社會管理,完善社會保障等,促進社會和諧。⑤公共服務,加快建設民生工程,完善民生公共服務體系。
3、30年前起步的農村改革,使我國廣大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面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不少挑戰和問題,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
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說明應如何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①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正確分析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狀況,既要看到改革后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的成就,又要看到各種問題和挑戰的存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②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階段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呈現新的特點,必須走不斷創新,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③要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堅持重點論和兩點論的統一。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問題。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