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經濟常識考前復習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壯大縣域經濟,大力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鎮集聚,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
考點預測:四、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對外貿易)
考點分析:
對外開放: 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采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貿易、投資、金融、消費等經濟行為超越了一國領土界限的大規模活動,是生產要素全球配置與重組,是世界各國經濟高度相互依存與融合的表現。
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資金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國際化,信息傳播國際化。經濟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科技研發的國際合作和科技成果在全球傳播。另一方面也有負面影響,它增大了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必要性:①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②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要求實行對外開放); ③是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只有實行對外開放,利用外國資金,引進先進技術,才能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針,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
如何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
“引進來”:發展經貿關系,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手段。
①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逐步推進服務領域開放。把利用外資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投資農業、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②優化進口結構,著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推動關系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進口的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戰略儲備制度。
③堅持科教興國戰略,要大力引進海外各類專業人才和智力。在當今和未來的世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④大膽吸收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不管是哪種社會制度下創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進步的優秀的東西,都應積極學習和運用。當然,在大膽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國家一切好東西的同時,又要堅決抵制各種腐朽東西和反映資本主義本質屬性的東西。
“走出去”: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必然選擇,是逐步形成我們自己的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重要途徑。
①要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努力擴大出口。堅持以質取勝,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