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社會歷史的主體
。
(6)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 。
(7) ,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 的重要保證。
3、想一想:
結合身邊的事例,談談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自己與群眾的關系?
二、合作學習
1、合作探究
材料一:有人說:“英雄造時世。”“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天歷史。”也有人說:“時世造英雄。”
材料二:毛澤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認識。”
材料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不斷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標。
(1) 結合課文內容,對材料一、二的觀點作出評價。
(2) 材料二、三之間有什么聯系?
(3) 材料二、三所體現的思想對我們的工作有什么指導意義?
2、釋疑解難
(1)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唯物史觀 唯心史觀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不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社會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但是這種能動作用再大,也要受到社會存在的制約,而不能直接產生和決定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而不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承認杰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但是這種推動作用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它必須通過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斗爭才能實現。 人的思想、人的主觀意志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特別是偉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類的歷史是由偉大的歷史人物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