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 文化傳承與創新
【名師指引】該考點是近年來高考出現頻率較高的知識點。隨著近年來我國申請的世界文化遺產越來越多,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一般是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文化遺產和文化多樣性,而且還可能以主觀題的形式考查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因此,在復習時,我們要高度關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由此來理解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另外,還要結合中外文化交流的實踐、中外文化年和孔子學院的興辦、奧運會等對中國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提升中國的軟實力等熱點來理解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和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新題導練】1.奧運圣火的傳遞,實質上就是不同文化進行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可以說,奧運圣火是促進世界變“平”的引子——只有和平友好的交流,才能讓世界真正大同。要實現這種大同世界的夢想,就應當立足于世界不同民族和種族的相互尊重和理解。這是因為( )a.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必須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c.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剖析】a。題干問的是原因,而b項是辦法,故不選;c項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故d項錯誤。考向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命題角度二:文化有共性的原因 【例題4】(·廣東陽江一模)世界文化異彩紛呈,有典型的大陸文化、海洋文化和島國文化,但人們發現各種不同的文化類型中又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 )a.世界文化的起源是一樣的 b.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社會實踐具有共性c.各地文化都是人創造的 d.各民族生活的地理環境具有相似性【剖析】b。此題以為大陸文化、海洋文化和島國文化為背景,考查文化的共性,由于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而社會實踐有共性,故選b。命題角度二: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例題5】((XX年高考政治,廣東卷)(多項)近年來,我國在世界許多國家成功舉辦了“中國文化周”、“中國文化月”、“中國文化年”等活動,受到普遍歡迎。這說明( ) a.中國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 b.文化交流能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交流就是為了文化創新【剖析】bc,本題考查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問題的能力。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并不意味著中國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創新,但不能認為文化交流就是為了文化創新。故a、d兩項說法錯誤。【名師指引】本考點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且難度不大。在復習時,我們要注意結合關于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的事例重點把握以下兩點: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關系,是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脫離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