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辨析題專題復習
辨題:真理是可以被人為修改的。
(1)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規律是客觀的,真理必須如實反映規律的客觀性。因此,人們不能隨意修改真理。 (3分)(2)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人們對太陽系行星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理是可以修改的。(3分)(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4)綜上所述,辨題中的觀點是不科學的(1分)
【練習】XX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經表決決定,農業稅條例自XX年1月1日起廢止。
辨題: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農業稅后,我國農民將不再交稅。
題型二 正誤混雜型辨析題
題型特點
正誤混雜型,即命題既有正確的一面,也有錯誤的一面。具體說有以下五種情形:(1)題目內容總體上是正確的,但其中包含著錯誤的或不合理的因素;(2)題目內容總體上是錯誤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確的或合理的因素;(3)題目由一個正確的前提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或者由一個錯誤的前提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4)題目的內容正誤并列存在;(5)題目包含多層意思,每層意思都正誤混雜。
解題對策
對策一:避免單向的思維。在分析辨題時,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既要善于用正確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題的正確和錯誤,又要樹立多層辨析的意識,逐一分析觀點中包含的多層意思,全面理解各層意思間的關系。因此在解答正誤混雜型辨析題時,不必在開頭匆忙作出判斷,其判斷可體現在整個答案之中。
對策二:辨析題除了判斷以外,重點是對所給命題進行具體分析、說明理由。在這類題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觀點,這就要求考生具有辯證思維的能力。首先,針對每一個辨析點,分別指出其合理、正確的因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合理的、正確的(指出其合理、正確的依據);錯誤的因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錯誤的(指出其錯誤的依據)。其次,總結對各辨析點的分析,作出正確的結論,提出命題的正確傾向。
【例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于XX年8月24日經過投票表決,多數人贊成太陽系只有8顆行星,冥王星遭到“降級”。
辨題: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一看實踐,二看大多數人的意見。(11分)
答:(1)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因為只有實踐才能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只有實踐才能檢驗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5分)
(2)“大多數人的意見”不能成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因為大多數人的意見仍屬于人的認識范疇,人的認識不能判斷自身是否與客觀事物相符合。(3分)
(3)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認識,即是真理,最終是要被大多數人接受而成為大多數人的意見。(2分) (4)所以上述觀點是不科學的。(1分)
【練習】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因此,要促進新事物的發展就必須否定舊事物。
題型三 附加條件型辨析題
題型特點
命題內容所列舉的材料理論觀點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能予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條件下正確,在一定條件下錯誤,具有不確定性。只有在附加特定條件后,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也就是說,解答此類題時,不能籠統地表態,要根據不同條件作具體分析,應根據題中的具體觀點進行具體的討論,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