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辨析題專題復習
解題對策
對策一:補充遺漏點。此類辨析題中的觀點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成立,補充遺漏點就是對命題沒有給出的條件進行針對性的補充。
對策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生在解答該類題時,不能直接作出判斷,而應分清情況,分別指出在什么條件下該命題是成立的,在什么條件下該命題是不成立的,要避免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以偏概全。
【例題】背景材料: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辨題:思想道德修養比知識文化修養更重要。
答:(1)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如果不注重思想道德修養,即使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難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會。“道德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是正確的。
(2)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有助于人們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是為社會多做貢獻的智力基礎。“思想道德修養比知識文化修養更重要”的觀點是錯誤的。(4)因此,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應該做到既要有良好的知識文化內涵,又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5)因此,辨題觀點是不科學的。
【練習】XX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此次個人所得稅法在兩處進行了修改: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擴大了納稅人自行申報范圍。辨題: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公民個人有利,對國家不利。
題型四 理由不全型辨析題
題型特點
這類辨析題把結論成立的部分條件(理由),當作了全部條件,認為只要具備了題目所給的這些條件(理由),結論就能成立。在這類辨析題中,題目所給的條件(理由)本身沒有錯,但僅僅依靠這些條件(理由),題目觀點還是不能成立,這類題目的缺陷就在于沒有認識到結論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
解題對策
解答這類辨析題可采用層層設問法,首先弄清楚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什么;其次分析題目中的條件是否正確;再次分析題目中的條件是否足以推出結論,若不能,還需要哪些條件;最后補充所需條件,并得出結論。
【例題】只要人人講奉獻,整個社會就能和諧發展。
(1)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提供的條件。(3分)(2)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人人講奉獻,才能為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基本保障,也是人生真正價值所在。(3分)(3)社會的和諧發展,還需要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2分)(4)社會的和諧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2分)
【練習】只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就能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題型五 辨中套辨型辨析題
題型特點
這種題型一般以復句的形式出現,題目中包含兩層含義甚至兩層以上含義。前一個觀點本身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也可能正誤混雜,前一觀點又是后一觀點的條件(前提),后一個觀點可能正確,可能錯誤,也可能正誤混雜。
解題對策
解答這種題型,首先,必須認真審題,弄清題目到底有幾層意思,逐層辨析;其次,對每層意思的觀點先辨后析(或先析后得出結論)。“辨”即說明該層意思的觀點正確還是錯誤,或什么條件下正確,什么條件下錯誤,“析”即運用政治、經濟、哲學原理說明正確或錯誤的原因,即指出其理論依據;再次,明確堅持正確的觀點的意義,揭露錯誤觀點的實質及危害(這個步驟有的題目不作要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