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考點解讀復習教案
(2)重要創新的意義: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明確指出了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消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社會基本制度范疇思想束縛,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選擇奠定了理論基礎,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5.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了解)
(1)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規定:
①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②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③轉換政府管理經濟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④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2)上述框架中,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是三個最為重要的環節。黨的十四大以后,我國圍繞這三大環節,加快改革,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起來。
①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程。
②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環節。
③建立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
6.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理解)
(1)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
(2)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這一體制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3)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為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供體制保證。
(4)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擴大開放,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7.當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理解)
(1)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2)健全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就業,規范分配,實現社會和諧,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環境。
(3)建立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基礎。
(4)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增強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有效性。
(5)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可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市場范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6)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保力度,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國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