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政治做一個有理想的人
學生思考:了解了不同的理想內容,請大家思考:在剛才我們所講的各種類型的理想中,哪個是居于主導地位的呢?
學生回答后歸納:在理想的各方面內容中,社會思想是最根本的,起著主導作用的,規定著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的性質和方向。同時,理想的各方面內容又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
(簡要過渡):通過了解理想的定義和內容,我們發現,理想在人生發展中的重大作用。關于理想的這種重大作用,我們可以用自然狀態下的噴泉來做比方: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理想。理想有多高,成就便有可能達到多大。想到的東西,即使一部分終其努力也達不到,那也是很正常的。可是,達到的高度卻很少有超過想像之上的。猶如跳高運動員,如果以短期可以達到的某一高度為最高目標,那么,在跳過了這個高度之后,他便會選擇“激流勇退”或放松訓練,不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相反,如果把有相當難度,只有經過奮力拼搏才能達到的高度,作為奮斗目標,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在能力。這說明,理想有層次之分。理想的層次不同,作用也不同。對于我們青年來說,我們要樹立崇高的理想。
3、樹立崇高的理想
(1)理想是有層次的
(書本p37):按理想的層次,可區分為個人理想和社會共同理想。
我們這里說的樹立崇高的理想,一般指的是將個人理想融于社會共同理想中,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
(2)正確處理個人理想和社會共同理想的關系
(書本p37):個人理想要融于社會共同理想之中,但這并不等于抹殺了個人理想。個人理想體現著社會共同理想,社會共同理想包含著千百萬人的個人理想,社會理想的實現要靠社會千百萬個體的共同努力奮斗。只有把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個人的理想才能真正得到實現,也才能推動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實現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
古往今來,無數對民族、國家、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的偉人,都很好地處理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了他們的崇高理想。
學生舉例說明課前查找的相關事例。
附:學生所舉部分事例
[藏之名山,傳之后人]:
年輕時的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奮起,前后共歷時18年,終于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魯迅曾以極概括的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曼德拉的理想]:
納爾遜•曼德拉,生于南非特蘭斯凱一個部落酋長家庭。獲法學學士學位。1952年至1956年在約翰內斯堡當開業律師。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愿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