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政治做一個有理想的人
曼德拉1944年參加主張非暴力斗爭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先后任非國大執委、全國副主席。他成功地組織并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為此,南非當局曾兩次發出不準他參加公眾集會的禁令。1961年,他領導罷工運動,抗議和抵制白人種族主義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國”;此后轉入地下武裝斗爭,被任命為非國大領導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的總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獄,當時他年僅43歲,南非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5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圖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為無期徒刑。
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未改變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強信念。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
1994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1993年10月,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所作出的貢獻。
[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9xx年,周恩來進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東關模范學校讀書,有一次,東關模范學校的魏校長在課堂上嚴肅地問學生:你們為什么讀書?學生中有的回答:“為光耀門媚而讀書,”有的答:“為明禮而讀書,”有的答:“為家父而讀書。”12歲的周恩來莊重地回答:“為中華倔起而讀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周恩來已有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理想。
(3)我國現階段的社會共同理想
(書本p37):我國現階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四位一體)
(簡要過渡):既然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實現理想?理想和現實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下面來了解。
4、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1)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們前進的方向,現實有了理想的指導才有前途;反過來,也必須從現實的努力中才能實現理想。”周恩來的這句話科學地闡述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關系。
(書本p37):理想和現實的關系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
①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是現實的升華。現實孕育著理想,是理想的基礎,但又不同于理想。
首先,理想源于現實
提問: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根據這一點,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因此它也是對現實的反映。無論是原始人求溫飽,還是奴隸要爭取人身解放、農民向往自給自足的太平盛世,以至無產階級渴望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都產生于現實的需要,是時代的產物。因此我們在樹立自己的社會理想、職業理想……時,也要從現實出發,要符合現實的需要。
其次,理想高于現實
理想源于現實,但理想不就是現實。它比現實更高遠、更美好,因此理想又高于現實。比如關于共產主義的社會理想,正因為其高于現實,它才鼓舞千百萬共產主義者拋頭顱、灑熱血地投身到了這項偉大的事業之中。
因此,理想越美好、越崇高,對人的激勵作用、鼓舞作用也就越大。為什么我們要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道理就在于此。魯迅先生斷然放棄學醫救國的理想,拿起鋒利的筆,寫了大量揭露舊社會的罪惡、喚起人們覺醒的檄文,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文化革命家。他的易志,就是高于現實,尋求一種崇高的理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