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一輪專題復習:公民的道德生活
(4)培養職業精神,踐行職業道德,其最終目的在于提升職業生涯中的人生境界。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考點四、社會公德
1.社會公德的含義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2.社會公德的特點
它有兩個特點:第一,社會公德具有普適性,它適用于全體公民,是對所有公民提出的要求。第二,社會公德具有更明顯的公共性,它維護的是社會的共同利益和全體人民的整體利益。
3.社會公德的作用
社會公德的內容涉及公共秩序、公共衛生、公共環境、公共設施等許多方面,對于維護公共利益、保持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現代社會,隨著公共生活領域的不斷擴展,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的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其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一個人是否養成了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體現著這個人的文明素養,社會成員能不能普遍遵守社會公德,體現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因而,社會公德成為衡量文明發展程度的一種標志。
4.社會公德的基本規范
(1)文明禮貌
這是社會公德的首項規范,既反映了現代社會公共交往日益頻繁的要求,又體現了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它是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內容。
(2)助人為樂
它的最大特點是無私的、發自內心地對他人的關懷,他要求人們把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扶危濟困、見義勇為作為崇高的道德義務,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新型關系。助人為樂包含了對他人的關愛,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
(3)愛護公物
是我國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集體主義原則。
(4)保護環境
是實現當代人與后代人可持續發展的道德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加強保護環境的教育和宣傳是社會公德建設的重要任務。
(5)遵紀守法
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碼道德條件,是法律規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和每個公民應盡的道德義務。
5.如何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遍的行為準則,對所有社會成員都具有規范效力,應該成為每個公民的道德操守。社會公德的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是否普遍樹立了公德觀念。
(1)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社會公德調整的關系,歸根到底是自身利益與他人利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遵守社會公德,既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2)充滿愛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愛心是遵守公德的情感起點和根基。在公共生活中平等對待他人,關心、愛護、尊重他人,越來越重要。奉獻愛心,遵守公德,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3)遵守公德,人人有責。社會公德的整體水平與每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社會公德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每個公民從自己做起,身體力行。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長期堅持。
考點五、引導人們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
1.道德要求具有層次性
在公民道德建設中,道德榜樣具有示范性和引導性。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是有層次的。
2.怎樣引導人們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