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
專題三復習提綱專題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倫理要求
1.經濟與道德的關系
(1)經濟決定道德。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隨著經濟的發展,道德觀念也會相應變化,會推動人們道德水平的提升。
(2)道德對經濟的反作用。道德作為調整人們利益關系的規范,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對經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在現代社會,道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道德規范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有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道德對經濟發展的方向具有引導作用。
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要加強道德建設?
(1)在現代社會,道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見上題)
(2)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面對市場經濟中的倫理問題,我們能夠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道德規范和倫理原則。
(3)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人們的道德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自立自主、講求效率、公平競爭、崇尚科學、尊重個人合法權益、尊重知識和人才等觀念,日益深人人心。另一方面,商品交換的法則也侵蝕了一些人的精神領域,誘發了見利忘義、權錢交易的行為。一些人國家觀念、集體意識、奉獻精神減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膨脹。因此,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是思想道德建設的迫切要求。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怎樣加強道德建設?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必須體現社會主義義利觀。
社會主義義利觀,把國家和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個人合法利益。這種義利觀,不否認人們謀求物質利益的權利,但要求正確區分正當的個人利益和不正當的個人利益,要求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有機統一起來。
(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機制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又要注意克服市場機制的消極影響,正確把握物質利益原則,反對只講金錢、不講道德的錯誤傾向。只有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基礎上,才能逐步確立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
4、失信的危害
失信破壞了市場經濟的運行秩序,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使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遭受損害。
5、誠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1)誠信,既是個人的美德,也是社會生活和經濟交往中應該遵循的倫理原則。
(2)誠信作為經濟活動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證市場經濟有序運行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3)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誠信的最大回報就是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在一定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誠信,就沒有健全、發達的市場經濟。
(4)誠信對于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個人、企業或其他組織,講誠信,都是其立業之基、成功之本。與人合作,誠信是首要原則;創業經營,誠信是企業之魂;創業始于自信,成功源于誠信。
6、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