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
(1)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競爭與合作并存,是相互依賴的共生狀態。市場主體既要有競爭意識,也要有合作精神。競爭與合作是對立的統一。
(2)合作可以建立競爭主體之間的和諧關系,優化競爭環境。在競爭中,任何參與者的“優”都不是絕對的優,“劣”也不是絕對的劣,每個參與者都可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尋求合作,聯合起來參與競爭,可以取長補短、共享資源、共擔風險,從而大大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13、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
(1)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目標是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這種競爭是謀求共贏的競爭,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這種合作是充滿競爭活力、彼此博弈的合作,而不是串謀瓜分市場的合作。
(2)市場經濟的競爭與合作,不是根本對立的,而是內在相容的。市場經濟越成熟,越要在合作競爭中謀發展。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這正是現代市場經濟內在的倫理精神,值得我們大力倡導。
14、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堅持的原則
(1)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在使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努力中,要特別強調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原則;
(2)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公平相結合的原則。
15、為什么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夠實現公平和正義?
(1)社會主義為實現公平正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9、公平的含義:公平有多方面內涵,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等。從經濟倫理的意義上說,公平主要表現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資源,平等地獲得參與競爭的機會,同樣地遵守各項規則,共同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等方面。
10、怎樣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
(1)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意味著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
(2)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
(3)要進一步彰顯公平和正義的倫理原則,大力倡導扶貧濟困、見義勇為、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等道德風尚,努力營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氛圍。
(4)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心情更加舒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各方面的社會關系才能更加協調,社會公平和正義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
11、公平與效率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1)提高效率,做大社會財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公平;
(2)維護公平,使財富的創造過程和分配結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動效率的提高。
(3)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既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損害公平,也不能空談公平而犧牲效率。追求效率與實現公平,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12、為什么要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1)不講效率,沒有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就沒有高水平的公平;
(2)不講公平,沒有社會和諧,也就沒有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