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
(2)科學家的義務。例如,要保持誠實、高尚、協作的精神;要嚴格檢查自己所從事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受雇時必須了解工作的目的,弄清有關的道義問題;要盡可能地發揮科學家的影響以防誤用科學技術,用最有益于全人類的方法促進科學的發展;要在科學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精神上協助國民教育,不要使其拖累科學的發揮;要促進國際科學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要重視和發展科學技術所具有的人性價值等。
13、確立現代科技倫理的基本原則的必要性:科技成果層出不窮,而道德觀念相對穩定,因此人們常面臨著兩難選擇:一方面,一些可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新科技,在運用中會帶來各種倫理問題;一方面,如果禁止這些新科技,則可能喪失發展的機遇。為了使科技成果的運用始終符合人類福祉,構筑科技進步的道德軌道,必須確立現代科技的倫理準則。
14、現代科技倫理的基本原則
(1)科技工作者要深刻理解科技工作的意義,將對自然奧秘的探索與人類的福祉相結合。
(2)科技成果的運用,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局部利益。
(3)任何科技活動都必須遵守無害原則,即無損于自然環境和人類的存在與發展。
15、科學精神的內涵 (科學精神是科技倫理的核心內容)
(1)在價值觀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精神,體現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奉獻社會的博大情懷和崇高情操。
(2)在思維方式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精神,體現在科技活動中探索、懷疑、實證、理性四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具有科學精神的思維方式,決不迷信權威,永遠以事實為依據。
(3)在行為準則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精神,表現為良好的職業道德。主要有互相尊重、虛心、謙讓、協作等行為準則。
16、弘揚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和意義、作用
(1)基本要求:科學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真理而獻身。
(2)意義、作用:弘揚科學精神,對全民族、全社會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作用。
專題五 解決環境中的倫理困惑
1、環境問題的含義: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統稱為環境問題。
2、環境問題產生及被世人關注的原因:隨著世界范圍內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總數的激增,環境污染更加嚴重,生態危機不斷升級。
3、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環境污染區域擴大、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現、環境負載過重、全球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等。
4、環境問題的表現說明(環境問題帶給我們的啟示):人與自然的關系也需要倫理道德來調節。一方面,如果環境繼續惡化、資源持續緊張,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就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如果人們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倫理觀,就不能科學地認識和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
5、導致生態危機的原因
(1)主要原因:在于以滿足少數人私利為目的的資本主義制度。
(2)重要因素:一些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政府在環境保護立法方面的滯后。
(3)工業化迅猛發展時期形成的某些錯誤觀念的影響,主要有:片面的發展觀;狹隘的人類主宰論;享樂主義與消費主義的幸福觀;科技萬能論。
6、怎樣樹立健全的環境意識(即準確的環境科學知識和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念的統一)?
(1)加強環境科學知識的學習。環境科學知識是環境意識的基礎,只有在掌握環境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準確理解目前環境危機是如何產生的,才能知道如何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降低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