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單元 第二節 山岳的形成 教學設計
【教師講解】從斷層兩側巖塊的相對移動方向(可能一側上升或一側下沉)可看出,相對上升的巖塊,在地貌上常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如我國的東岳泰山、西岳華山、江西廬山等名山,都屬于上升的巖塊;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巖塊,則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國陜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斷層在山區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現為懸崖、陡壁、峽谷等。在斷層構造地帶,由于巖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常發育成溝谷、河流。 由斷層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斷塊山地,簡稱斷塊山。斷塊山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地貌形態。它的規模大小不等,大的斷塊山可以延伸數千米,如我國的華山(圖4.12)等,小的只有幾十米。 【出示投影片】
斷 層
成因 巖石受力破裂,并沿斷裂面有明顯相對錯動、位移(即發生錯位)的斷裂構造叫斷層。
地
形 斷層面—陡崖 斷層線—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成溝谷、泉、或湖泊 上升的巖塊形成塊狀山或高地 下沉的巖塊常形成谷地
圖
示 【板書】
斷 層
成因
地形
圖示 【轉折過渡】除了以上所說的褶皺山和斷層山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類型的山脈呢?試舉一例說明。 【學生思考后回答】有,如富士山屬于火山。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還有火山,那么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下一個問題。 【板書】3、火山 【指導讀書】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1思考: ①玄武巖高原和火山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②火山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③火山的規模是否相同? 【學生回答】 ①聯系:玄武巖高原和火山都是由于處于地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有時候會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出地表而形成的。 區別:玄武巖高原是巖漿沿著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比較寬廣。如哥倫比亞高原。 火山是巖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如我國長白山的主峰。 ②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錐兩部分組成。 ③火山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對高度可達4 000~5 000米,火山口直徑為數百米;小火山的相對高度不及100米。 【板書】(在學生回答時教師板書相應內容) ①玄武巖高原和火山聯系與區別 ②組成:火山口和火山錐 ③規模:大小不一
【教師講解】我們雖然了解了火山的構造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錐組成,你是否真正理解呢?下面我們對其作具體講解。
【投影幻燈或播放火山構造形成動畫】
【教師補充講解】
火山口是地下巖漿上涌噴出地表的出口。沒有破壞的火山口是一個中央低凹的封閉洼地,有時候會積水形成湖泊,如我國的長白山天池。破壞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閉狀態。 火山錐是由火山碎屑物質和噴涌出來的巖漿在流動過程中堆積而成的錐形體。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噴發形成,上部坡度較大,下部坡度較緩。
【轉折過渡】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山岳的各種類型及其形成原因,那么山岳對人類有什么影響呢?我們這節課主要從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