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單元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第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前邊大家學習了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什么是熱力環流?生: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叫熱力環流。師:近地面大氣的風向主要受哪幾個力的影響?生: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師:大氣時刻不停地運動著,運動的形式和規模復雜多樣,既有最簡單的熱力環流,也有規模很大的全球性運動。那么,全球性的大氣運動又是怎樣運動? (板書)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推進(新知識傳授)[教師精講]師: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形式通常稱為大氣環流。它會有什么樣的作用呢?生:輸送和交換熱量。師:大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它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調整全球的水熱分布,促進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熱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們首先要學習三圈環流。(板書)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師:由于不同緯度地區所得到的太陽輻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緯度間因太陽輻射而產生的熱量差異,會驅使大氣不斷的運動。下面我們一起先做一個活動。(活動)p36活動1看圖2.9“理想狀況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師:(強調)假設在地表均勻且地球不自轉,也就沒有了地轉偏向。由于高低緯度獲得太陽輻射不同,在赤道和極地間就會產生熱量差異,那么在赤道和極地間會形成怎樣的大氣運動?生:熱力環流。就半球而言,是單圈環流。師:在教材第36頁圖2.9中標出大氣運動的方向箭頭,表示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流,并比較赤道與極地近地面氣壓的高低。生:(標出大氣運動的方向箭頭)赤道地面氣溫高,空氣受熱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極地地面氣溫低空氣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所以,高空的空氣由赤道向極地流動,近地面的空氣由極地向赤道流動。(投影)理想狀況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北半球部分)
師:(在學生回答后分別顯示大氣運動的方向箭頭、高低氣壓的位置)想一想,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流是否能夠維持?生:不能。師:為什么不能?生:因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大氣一有水平運動,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氣流方向發生偏轉,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過渡)師:很好。地球是不停轉動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勻的,因此單圈環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氣到底是怎么運動的呢?我們仍假設地球表面是均勻的,只考慮高低緯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以北半球為例分析大氣的運動狀況。(逐步投影)三圈環流圖及低緯環流立體圖(北半球)
三圈環流圖及低緯環流立體圖師:(講授,引導學生分析理解)1.低緯環流①赤道地面氣溫高,空氣受熱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高空形成高壓;②來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氣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變成自西向東的方向,在北緯30°附近的上空堆積產生下沉氣流,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③近地面,大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偏轉成東北信風。2.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①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高緯地區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轉成中緯西風。(參照講授情況補充歷史故事:在航海路線上,為了確保安全,常選擇穩定的信風帶航線,而不走多風暴的西風航線,故稱信風帶為“貿易風”。第二次世界大戰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軍就是大膽地選擇了多風暴的西風帶航線,出乎意料之外偷襲成功的)②北緯90°由于氣溫低,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形成極地高氣壓帶,氣流從高緯流向低緯地區偏轉成極地東風。③這兩支性質不同的氣流在北緯60°附近相遇后,暖輕的氣流爬升到冷重的氣流之上,形成副極地上升氣流,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④北緯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氣壓,氣流向南北兩方分流,形成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南半球的氣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左偏,因此相反。(投影)“地球上的風帶和氣壓帶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