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單元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師:由于三圈環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間分布的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請大家觀察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特點,熟練畫出氣壓帶、風帶分布的簡圖,并記住其名稱。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1)明確赤道和極地的冷熱,確定赤道低壓和極地高壓的位置,歸納出高低壓相間分布的規律,畫出七個氣壓帶。(2)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從高壓指向低壓,地轉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則畫出六個風帶。生:(學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紙上反復操練,指認并畫出六個風帶和七個氣壓帶)有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而且氣壓帶和風帶相間分布;南北半球對稱分布。師:很好。(引導學生思考)赤道低氣壓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的形成有何不同?極地高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成因有何差異?生: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是由于冷熱不均引起的空氣運動而形成的,所以是熱力原因形成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是大氣運動引起空氣質量的變化而形成的,因此這兩個氣壓帶是動力原因形成的。(過渡)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這是怎么回事呢?(動畫演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師:氣壓帶和風帶是怎樣有規律的移動呢?生: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春秋分時,所有風帶、氣壓帶的位置關于赤道對稱。北半球夏半年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各個風帶、氣壓帶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各個風帶、氣壓帶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從夏至日開始,各個風帶、氣壓帶向南移動;從冬至日開始,各個風帶、氣壓帶向北移動。師:風帶、氣壓帶季節移動的原因是什么?生:是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引起的。(投影)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示意圖。
生:(觀察氣壓帶和風帶各個季節時所在的位置)師:如果黃赤交角為0°,還會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嗎?生:不會。因為如果黃赤交角為0°,太陽直射點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陽直射點沒有了南北向的季節性移動,氣壓帶和風帶也就沒有了季節移動。(過渡)上述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是不考慮海陸分布和地形影響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陸相間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使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溫度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就使氣壓帶和風帶局部斷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氣壓中心。使大氣環流實際情況比理想模式要復雜得多。(板書)二、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師:海陸熱力性質有什么差異呢?生:海洋熱容量大,陸地熱容量小。師:那么,冬季,大陸與海洋相比較,哪里的氣溫低?哪里的氣溫高?夏季呢?生:大陸增溫和冷卻比海洋快,同緯度的大陸溫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活動。(投影)教材第39頁活動3圖示(引導學生按步驟分析)師:同緯度的大陸與海洋相比,陸地熱容量小,海洋熱容量大,相同的太陽輻射使陸地氣溫變化大,海洋變化小,相比較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溫比海洋低,夏季陸地升溫快,氣溫比海洋高。那么,冬季大陸會形成高氣壓還是低氣壓?生:冬季大陸會形成高氣壓。師:為什么? 生: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溫比海洋低,空氣收縮下沉,空氣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氣壓。師:夏季大陸會形成高氣壓還是低氣壓?生:夏季大陸會形成低氣壓。師:為什么?生:夏季陸地升溫快,氣溫比海洋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暖而輕,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師:圖中兩個空氣柱分別位于哪個氣壓帶上?生:冬季空氣柱位于副極地低氣壓帶上,夏季空氣柱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上。師:如果分別以這兩個空氣柱為中心繪出幾條閉合的等壓線,氣壓帶還呈帶狀分布嗎?生:不會,圖中的氣壓帶會被高低壓中心切斷。師:由此你得出什么結論?生:這說明海陸熱力差異對氣壓帶有重大影響。地球上的氣壓帶會被切成塊狀分布于大陸和海洋上。師:很好。南半球以海洋為主,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北半球海陸相間分布,冬夏季分別形成不同的高低壓中心。(投影)圖示和表格(內容待提問學生后逐個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