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問的創設與解決
第二個問題的討論回答,完全超出了教師的預想范圍。為什么會有這么熱烈而良好的課堂氣氛呢?我認為主要是教師在設計這個問題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感到自己的“能力”能真正體現出來(這是自我表現需求滿足的反映),同時,交通和通訊工具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一設問,本身就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而與現實生活貼近的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會激發他們積極主動的討論、回答問題。當然,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時,過多的學生積極踴躍的搶答,會對一節課的整體安排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這時教師必須適時的加以引導,使學生精練的回答,并設法引入到下一個要講的問題中去,使一節課顯得緊湊而不紊亂,像一幅優美的畫卷,主次分明,和諧統一。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課堂設問呆板而與現實脫離,則歷史課會顯得干癟而無味。
另外,通過這一堂課,筆者認為在問題準備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知識和心理狀況。對學生因為對歷史知識了解較少而造成的不愿回答和問題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愿回答的情況應該有充分的準備。對設問方式和問題的側重點進行稍微的調整,可能會使一節課更為完美。
好的設問,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和拓展學生的思維,在不斷設疑、激疑、求疑、釋疑的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潛能、天賦、創造力,創造性地進行知識建構,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