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制度創新
第八課
一:課標要求:了解看《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內閣制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近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及特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明朝內閣同英國內閣,加強學生通過現象發現本質以及比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教學中采用英國大選、女王、議會大廈等資料,同時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展示課下搜集到的材料,以及讓學生自編自演女王、首相和議員三者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再到1832年議會改革的內容直至女子普選權的獲得這一過程的學習,認識到民主的取得是經過漫長的斗爭過程的。這其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明白經濟基礎才是上層建筑的根本。
通過對英國近代民主政治體制特點的理解,認識歷史傳統地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發展的深刻影響,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適合本國國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民主和法治是人類進步的標志,通過學習英國制度的創新,使學生認識到當今中國加強法治和民主建設的重要性。
三、學情分析
初中課標要求:簡述《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初步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影響。
高一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及能力,只是知識還不夠豐富、能力還不夠強,但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以及概括能力。
四、教材分析
關于英國的政治制度的有關知識,學生比較陌生,而且本課的知識時間跨度大、理論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強,所以本課主要結合有關歷史資料,采取教師講析為主,師生討論為輔。
教學重點:《權利法案》、責任內閣制和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教學難點:英國代議制的形成與發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一:
教師:國會大廈傲立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氣勢磅礴,瑰麗而肅穆,是英國法律的象征。每年議會開幕時,女王穿著絳紅色王袍,頭戴鑲嵌翠玉的王冠,從白金漢宮出發,乘坐金碧輝煌的馬車,在騎士衛兵護擁下,來到上院議事廳發表例行的施政演說,并接受議會的審議。耐人尋味的是,女王卻永遠不能進入下院,這是法律的尊嚴還是落葉黃昏王權的無奈?為了尋覓歷史的真相,我們還是一起走進英國 ,讓歷史解開這個謎團吧。
導入二:在古代世界,君主制曾是先進、文明的代名詞,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君主制早已成為過去式。但當今世界依然有少量國家保留了君主制的某些傳統。請大家欣賞幾幅王室圖片。
教師:表面看起來,王室成員風光無限,其實在他們光鮮亮麗的背后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秘密。此時的君主制早已不同于先前的制度,這是一種新型的政治制度,他首創于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英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英國,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傳統中創新的?
(一)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
教師:中世紀的英國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英國國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國王把國家的土地分賜給貴族,貴族必須向國王提供勞役和賦役。13世紀初,英國國王在對法蘭西的戰爭中失利,為了奪回失地,英王向貴族進一步征稅征兵,加重了貴族的負擔,如果有貴族拒絕,就會遭到國王的秘密殺害。在這種背景下,12xx年,貴族起兵反抗,占領倫敦,迫使英王約翰簽署了《大憲章》。這張單薄的羊皮紙,就是距今已有約八百年歷史的《大憲章》,它第一次把國王和貴族之間一直以來既約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權利關系,轉化成了明確的法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