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制度創新
不懂英語的國王
17xx年安妮女王去世后,無嗣繼承,德國遠親喬治一世入主英國,但他不熟悉英語,對英國事務也不關心。掌控行政大權的內閣會議逐漸由國王主持轉向由財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羅伯特•沃爾波爾主持,實際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任首相。
——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
請回答:不懂英語的國王逐漸喪失了什么權力?這對英國的政治有什么影響?
學生:喪失行政權。內閣制開始形成。
教師:內閣首腦叫首相。內閣成員就是各部大臣。名義上,國王有權任命首相和各部大臣,內閣向國王負責,實際上,內閣向議會負責。那什么是議會?
多媒體顯示議會:
下院擁有立法權、軍事權、行政監督權等,他是國家權力的中心。引出代議制。
教師:其實議會和內閣、首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請看材料:
根據英國選舉委員會6日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此次英國大選將選舉產生議會下院的646名議員。現任首相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已經得到了353個議席,超過了大選獲勝所必需的324個議席,英國的兩大在野黨保守黨和自民黨在這次選舉中贏得了195席和59席,其他議席被其他小黨瓜分。根據在下院中獲得多數席位的黨派的領袖將被女王任命為首相并負責組閣。工黨首次贏得英國大選中的“三連勝”。 布萊爾也成為第一位連續三屆入住唐寧街10號的工黨領導人。
---《國際在線報道》xx年5月
閱讀材料,想一想xx年布萊爾為什么能當選為英國首相?當選后,他有哪些權利?
學生:下院中多數黨的領袖。他可以任命各部大臣組成內閣。還有立法創議權。
教師:有人說,英國首相和內閣大臣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說的對嗎?我們一起來看一則材料。
材料:xx年5月11日,英國首相布朗在首相府唐寧街10號門外宣布辭去首相職務。想一想:本屆英國內閣成員將何去何從?為什么?
學生:辭職,內閣成員對政治事務集體負責,與首相共進退。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則材料,這則材料反映的是內閣和議會的關系。
卡梅倫要求從阿富汗撤并的計劃-幻燈片
學生討論完后,教師總結:在責任內閣制下,英國的議會與政府的關系體現為:內閣必須得到下議院議員的支持,內閣設首相必須是下議院多數黨的領袖。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這樣,內閣制的建立使英國的立法機關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減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調節了議會與政府的關系。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國的內閣是對議會負責的。
材料一:環球網實習記者王乾報道,據中國臺灣“中央社”7月6日消息,英國經濟低迷,政府計劃大幅削減公務機關預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受到了影響,必須節省度日,并面臨現金不足的窘境。xx年,英國皇室可能出現破產危機。
報道稱,根據白金漢宮公布的資料,去年,女王與家人總計花費較前一個會計年度減少了330萬英鎊。當前女王的預備金只有1520萬英鎊,預估今年將再動用720萬英鎊,剩下800萬英鎊,大概可以再撐1年。
為應對現金不足危機,英國皇室現在必須對支出錙銖必較,白金漢宮內資深助理的薪資都被凍結,并暫停招募新員工,家具與設備采購支出由前年的40萬英鎊減少至30萬英鎊,制服支出由20萬英鎊減少到10萬英鎊,文具用品、皇宮裝修的費用都要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