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課堂導學設計
課題: 第19課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
教材:
第 四 章第 一 節p 91 ~p 94 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歷程;通過閱讀材料,分析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的經驗和教訓,逐步提高獲取有效信息及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對社會和歷史現象的想法與觀點,以及解釋一般社會現象和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史料、圖片,學生學會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認識能夠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國情出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關注國情的意識。
教學重點:20世紀50至70年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歷程。
教學難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起步 教師通過毛澤東參加開國大典時凝重的表情抓住學生注意,接著用圖片材料向學生展示新中國國民經濟的一窮二白,黨領導人民經過三年的努力使國民經濟得以恢復,但是國民經濟恢復后,國民經濟是私有制經濟占主體,它和馬克思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設想不符,那么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歷程是怎樣的?通過問題導入新課。
“一五”計劃
1.教師講述國民經濟恢復后,黨提出了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的總路線。出示總路線內容,提問“總路線”規定我們該如何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一化三改)
學生通過圖片材料體會建國初我國經濟一窮二白的境況;
通過材料使學生體會國民經濟恢復后,我國的經濟狀況是私有制經濟占主體,不是社會主義經濟,我們接下來的任務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引發學生思考,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
“一五”計劃
1.學生看材料,回答問題。
在導課的過程中完成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背景的介紹,引出問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經濟。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過渡
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探索
2.教師通過圖片解釋一化三改的關系。
3.教師指出根據總路線的內容,黨制訂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出示“一五”計劃內容。(重工業化和有步驟地三大改造)
※4.教師通過材料引導學生探究“一五”計劃為實現工業化為什么優先發展重工業?
5.教師通過豐富的材料向學生講述“一五”計劃重工業化建設由于得到了蘇聯的援助、國家的支持和人民高漲的建設熱情,取得了重大成就。教師通過地圖和圖片分析“一五”計劃工業化成就:不僅工業部門更加齊全,而且工業布局更加合理,“一五”計劃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