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學案
1.背景
(1)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
(2)清政府內部逐漸出現“洋務派”,他們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2.起止時間:19世紀60一90年代。
3.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師夷長技以求富”。
4.概況
(1)辦企業:
①運動前期,以“自強”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和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設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制造局。②運動后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張之洞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這些工業大多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形式,已具有資本主義性質。
(2)建設海軍:從19世紀70年代中期起,洋務派開始籌劃海防,十年之中,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3)興辦教育:創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又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開創近代教育的先河。
5.結果:清軍在甲午中el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6.意義
(1)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洋務運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2】下列各項中,與洋務運動無關的是 ( )
a.引進西方一些近代生產技術 b.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建立近代化的國家政治制度 d.對外國經濟侵略作了一些抵制
【變式題2】(•山東德州)洋務運動被稱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主要表現在 ( )
a.最早使用機器生產 b.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
c.主張政治體制改革 d.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知識點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情景激疑
19世紀70年代前后,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誕生。民族工業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早期民族工業有哪些特點?
知識歸納
1.原因
(1)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中國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
(2)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對民辦企業也起了誘導的作用。
2.表現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民族工業,如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設的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經營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主要特點
(1)資本較少,規模較小,以輕工業為主。
(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極不均衡。
(3)受封建主義、外國資本主義和洋務企業韻壓制而艱難、曲折發展。
(4)民族工業與外國資本、洋務企業既有矛盾又有依賴關系。
【例3】中國近代資本主義 ( )
a.是由封建社會中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而來的
b.與明清手工業在行業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下產生的
d.從根本上破壞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鞏固測試
1.歷史上,松江地區棉紡織業曾興盛一時,鴉片戰爭后走向衰落。衰落的后果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