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單元測試
1、b 2、d 3、d 4、d 5、a 6、b 7、a 8、b 9、b 10、a 11、b 12、d 13、b 14、d 15、c 16、c 17、d 18、d 19、b 20、c
二、材料解析題
21、形勢:二月革命后兩個政權并存,小資產階級政黨掌握蘇維埃政權;德國發生革命,俄國資產階級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布爾什維克在蘇維埃獲得多數。
策略:由革命和平發展到發動武裝起義。
結果:實現了由資產階級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十月革命勝利。
22、(1)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2)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民族資產階級既有剝削工人獲取利潤的一面,又有擁護共產黨領導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了贖買的政策。
(3)反映了榮毅仁對剝削階級爾虞我詐殘酷性的痛恨,也反映他對社會主義改造獲得新生的感慨與欣喜之情。
三、問答題
23、(1)從巴黎公社產生的情況來看,它是在巴黎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推翻反動的資產階級政府的基礎上,通過普選建立起來的新型政權。(2)從巴黎公社政權的領導人和階級成份來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公社委員會的成員,大多數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員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有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被公認為工人階級代表。(3)從巴黎公社實行的政策措施來看,這是最能說明公社性質的一個方面。公社在建設新政權的同時,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做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機器的偉大嘗試。公社的社會經濟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它的無產階級性質;特別是公社實行的社會經濟措施,觸及了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綜上所述,說明巴黎社會是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4、(1)探索:首先設想通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實踐證明這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1921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恢復商品交換。蘇俄政府從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關系擴大生產,恢復經濟。
效果:改善和鞏固了工農聯盟,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俄國的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找到了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不同:在斯大林時期,開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否定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經濟。
后果:這種體制有嚴重的缺陷和弊端,阻礙了蘇聯國民經濟的發展。
(3)背景:中國是資本主義不發達、小生產占優勢的國家。
途徑:采用合作化的方式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結果:到1956年底,國家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
認識:通過三大改造順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發展了生產。在改造后期急于求成,工作過粗,遺留了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