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學案
【考點強化訓練】 一、選擇題 1.在下列文獻中,反映20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歷史發展方向的是 a.《強學報》 b.《新青年》 c.《天朝田畝制度》 d.《民報》 2.在晚清時期,假如你是一名維新派,你會選擇什么武器來宣傳政治綱領和開 展政治斗爭 a.報紙 b.電影 c.組織工人運動 d.發動民眾起義 3.《申報》記載20世紀初中國文明婚禮的新現象:梳一東洋頭,披件西洋衣,穿雙西式履……無儐相 催請跪拜起立之煩。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①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傳播③近代文化 教育的發展④中國封建制度的結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4.19世紀30年代有人說:“內地富有者,有了錢,未必就有汽車來坐,未必就有各種新奇的游藝如偉 大的影片《梅蘭芳》京戲等等來給你看,未必就有各種中西菜來給你輪流大嚼……必須要踏到上海這 般的豪華社會……”。根據材料分析有誤的是 a.社會生活的西風東漸存在地區差異 b.上海是東西文化交匯的中心城市之一 c.中國東西區域經濟差距在不斷擴大 d. 傳統文化吸收外來因素,重新煥發生機 5.電影《秋菊打官司》中敘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鄉里的調解,在把自家產出的紅辣椒滿車地運 到集市上去賣,得到足夠盤纏后,一直往縣里、市里申訴,最后,打人的村長敗訴,秋菊嬴了官司。 秋菊打官司能夠成行和能夠打嬴官司,說明該故事 反應的歷史時期大致處于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b.農業合作化時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改革開放時期 6.科技創新與民生問題密切相關。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蒸汽機車、蒸汽輪船的出現,使交通運輸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b. 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的使用,大大減輕了繁重的家務勞動 c.南優二號雜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 d.互聯網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信息封閉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 7.中國大眾傳媒發展情況表(1985—xx年)
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xx年報紙總印數(億份)246.8211.3263.3318.4329.3廣播節目制作時間(小時)280799647762233216429316823381466電視節目制作時間(小時)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互聯網用戶(戶)721330145189021717對以上表格反映的情況分析正確的是 a.報紙業發展緩慢,呈現被其他大眾傳媒取代的趨勢 b.廣播業發展最快,廣受觀眾歡迎 c.技術的進步是電視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 d.互聯網集前三者的優勢于一身,但費用昂貴,因此發展受到制約 8.清末一首名為《報館》的竹枝詞寫道:“是非曲直報中分,一紙風行四海聞。振聾發聵權力大,萬般提創總有君。”對該詞的恰當解讀是 a.當時報刊言論不受限制 b.民眾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報紙已經成為清政府的喉舌 d.報紙的社會功能已被認知 9.民國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夠享受到①打電話與女友約會 ②坐小汽車逛街 ③穿著中山裝看電影④喝著咖啡讀《新華日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10.19xx年初,《大公報》上的一篇文章稱“第一是看眼界,可以當做游歷,看看歐美各國的風土人情……真如同身歷其境,親眼看得見一樣……時常看看,豈不比聽戲強得多么?”使人們“開眼界”的是 a.電視 b.電影 c.報紙 d.廣播 11.“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這里,每個人……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識”。“它”是指 a.報紙 b.廣播 c.電視 d.因特網 二、非選擇試題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西方列強的入侵,激起了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劇變。先進的知識分子痛于外患之憑陵,清廷之腐敗,國亡之無日.認識到非革新不足以圖 存,然手無權柄可探.遂致力于辦報,籍報紙傳播其主張,以言論覺天下。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國出版的中文報刊有112種,其中80%左右是中國人自辦的。這些報刊中,影響較大的是鼓吹變法的政治性報刊,有介紹西方科學技術的,有專門報道市場調查的,此外還有專門為稍通文墨的人辦的通俗報刊,有為婦女兒童們創辦的婦孺報,也有為各行各業創辦的行業報。這就是近代新聞史上的第一次辦報高潮。 ——方曉紅《中國新聞史》 材料三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識之士倡辦報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據材料二,概括報刊這一傳播媒體在當時發展的突出特點。 (3)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這三份報刊所宣傳的主要思想。 (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報刊作為大眾傳播媒體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