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材料二“一些大炮在尋找他們的炮架,而在不遠處,炮架卻在哭著尋找他們的大炮。” ——軍事領導失誤
材料三:“銀行是全部資本主義生活的神經,公社不愿給人留下強盜、小偷的印象,在斗爭的中途停了下來,沒有剝奪剝奪者(法蘭西銀行)。”
——沒有割斷敵人經濟命脈
3)根本原因:19世紀70年代,不論是生產力水平(這一時期仍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其發展水平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廢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還是無產階級的政治威信,都還未達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程度
材料:1872年的法國,全國平均每個企業雇傭工人只有2.9人,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遠沒有達到能夠消滅資本主義制度的程度。
列寧指出:“勝利的社會革命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生產力高度發展與無產階級準備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國尚不具備這些基本條件。”
7、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
1)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地位)
2)它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自己的政權,其經驗是寶貴的,教訓是深刻的。
3)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其原則永存,精神不朽。
(人教版)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它的經驗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公社戰士同強大的敵人戰斗時表現出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垂史冊。
【問題探究】巴黎公社給了我們哪些經驗與教訓?
它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如堅持暴力革命,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民主選舉,人人平等;維護工人權益等等。
三、第二國際的斗爭;
1、第二國際成立的背景;
1)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國際工人運動的再次高漲(影響最大的是,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而舉行的全國大罷工。)是第二國際成立的階級基礎;
2)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完善以及廣泛傳播,是其思想基礎;
3)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紛紛建立,是其組織基礎。
4)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泛濫;
(1883年,馬克思與世長辭,同時一些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潮泛濫。如何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引上馬克思主義軌道迫在眉睫。)
2、第二國際的成立;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標志著第二國際的成立。
2)重要決議:第二國際主要討論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問題。通過了每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決議。
3)組織形式:第二國際組織松散,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工人階級政黨是獨立自主的。(特點)(這與第一國際有很大區別)
3、第二國際內部派別斗爭:反修正主義。
1)第二國際從建立時起,內部就存在著各種派別之間的斗爭。
(左派—反修正主義;右派—宣揚修正主義;中派—偏向右派;)
2)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思潮開始泛濫。
①修正主義者:伯恩斯坦;
②反修正主義者:列寧、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