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3)由于第二國際內部許多人的支持,修正主義日益占據上風。
4、第二國際的解體:一戰后,第二國際自行解散。
【問題探究】比較一下第二國際和第一國際?
項目 第一國際 第二國際
同 性質 國際性的組織
所處階段 都處于工人運動從低潮走向高潮的階段
領導基礎 馬克思參加對第一國際的領導
恩格斯參與了第二國際早期的指導
異 組成 各國工人團體 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
活動范圍 僅限于歐洲范圍 活動范圍擴大到
整個歐洲和北美
組織形式 組織嚴密:有統一的領導機構,是各國工人團體的上級組織。
(有一個作為中央領導機構的總委員會) 較為松散: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
(前期沒有常設機構,后期建立起來的“執行局”也僅僅是個聯絡機關)
【問題探究】思考19世紀早期的工人運動與19世紀晚到20世紀初工人運動的有著怎樣的不同?
材料一:1825年,英國爆發了第一次經濟危機,大批失業工人陷入絕望的地步,以致發生公開的暴動,數以千計的人群涌到工廠,搗毀了所有的織布機,同樣在普雷斯頓也發生了類似的搗毀織布機的風潮。
材料二:工人階級的政治運動必然會使工人認識到,他們除了社會主義外,再沒有別的出路。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只有成了工人階級的斗爭目標時,才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
1)前者以暴力斗爭為主,自發性、分散性較強。
2)后者以經濟斗爭、合法斗爭為主。工人階級的覺悟和組織程度較高。
小結: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工人運動蓬勃展開;巴黎公社革命,是無產階級開始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下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作業布置]
《同步練習》相關作業
[課后反思]
本課的課標是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針對本課內容較多,我對課文做了簡化。略講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重點突出巴黎公社。在講述巴黎公社的時候,我對相關內容也做了詳略處理。我想能夠準確地把握教材,突出重點,是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