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由于第二國際內部許多人的支持,修正主義日益占據上風,他們甚至倒向本國政府,支持帝國主義戰爭——一戰,一戰爆發后,第二國際自行解散。
關于修正主義產生的原因。在帝國主義時期,大資產階級需要在工人隊伍中有代言人,修正主義是其政策的產物,這是其歷史根源;巴黎公社后的30年里,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并得到了一些應有的政治權利,和平時期與合法斗爭環境,使工人黨的領袖產生了和平與改良議會斗爭的思想,這對工人運動有影響,這是其產生的社會根源。
本目重點
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建設的途徑和模式,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和啟示。
三、教學過程
導入:
從《共產黨宣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以及《共產黨宣言》發表的偉大意義導入。
教學
(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1)第一國際是歷史發展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工人運動的高漲已經走向聯合成為第一國際成立的客觀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并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這成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的主觀條件。
1862年,英、法、德三國工人利用倫敦舉行世界工業博覽會的機會,進行了會晤,這成為推動建立國際工人聯合會的直接因素。
1863年,英法等國工人支持波蘭反對沙俄壓迫的起義,這一運動直接促成了1864年國際工人大會的召開。
(2)第一國際的成立
1864年,英、法、德等國的工人代表在倫敦召開大會,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
(3)第一國際的性質、任務、指導思想和領導人
性質:它是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組織。
任務:一是反對各國資產階級統治和壓迫的斗爭,二是反對第一國際內部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和派別的斗爭。
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成為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
領導人:馬克思是當時公認的國際領袖,是第一國際的實際領導人。
(二)建設無產階級政權的嘗試
(1)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
普法戰爭中,法國失敗。巴黎爆發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成立了臨時政府。后資產階級的國防政府對外投降賣國,和德國簽署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對內要解除人民(國民自衛隊)的武裝。在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情況下,巴黎人民堅決要求武裝起來。
史料鏈接:公民們,拿起武器來!現在的問題是勝利還是陷入凡爾賽反動分子和教士們的毒手,這些窮兇極惡的家伙已經拿定主意,要把法國出賣給普魯士人,并且要我們支付他們賣國的代價。
讀史感悟:
⑴上述號召是哪次事件過程中提出的?
⑵“凡爾賽反動分子”指的什么人?
⑶“這些窮兇極惡的家伙”為什么“要把法國出賣給普魯士人”?
論從史出:有人評述,“巴黎公社是法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化的產物,是一次自發性的革命”。請結合有關史實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巴黎公社是否“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請從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和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的角度加以分析說明。
(2)巴黎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新型的政權——巴黎公社,這是歷史的創舉
1871年3月18日,人民起義。3月28日公社正式成立,這宣告了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誕生。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公社廢除了資產階級反動軍隊,代之以國民自衛隊;公社委員會是經普選產生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下設執行、軍事、公安、財政、糧食、勞動與交換、社會服務、對外聯絡、教育等十個委員會,行使政府所屬各部門的權力;公社委員和工作人員都由選舉產生,對選民負責,接受選民監督,隨時可以撤換;國家公職人員的最高年薪不超過一般技術人員的工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