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學案
(2)鄭和下西洋;迪亞士到達好望角;哥倫布到達美洲;達•伽馬到達印度。
(3)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發展;地理知識的提高;羅盤針應用于航海及火藥武器技術的進步。
(4)新航路開辟,加強了歐洲同亞洲、非洲及“新發現”的美洲等地聯系,結束了各地相對孤立狀態。各地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匯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高考真題再現】
1.【殖民擴張的方式】(xx年全國卷二)在20世紀,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帝國漸次消失,這反映出
a.資本主義擴張的方式發生變化 b.第三世界的興起
c.經濟實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視 d.民主政體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答案:a.解析: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帝國是帶有濃厚封建性和擴張性的國家,他們對外擴張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隨著這些帝國的消失,其侵略擴張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2.【殖民侵略】(xx年上海卷)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五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送給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本書——《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該書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經
a.出現幾何形國家邊界 b.爆發民族獨立戰爭
c.形成畸形單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答案:d.解析:血管往往用來比喻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命脈,“被切開的血管”比喻拉丁美洲的命脈被控制和左右,結合拉丁美洲歷史上曾經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史實可以判斷選擇d。
3.【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xx年廣東卷b)某論文把巴拿馬運河開通、印度向英國出口棉花、華工赴美參與修建鐵路、法國向俄國輸出資本等作為重要證據。該論文的主題最可能是
a.美國經濟的崛起 b.工業革命在歐洲擴散
c.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答案:d.解析:“巴拿馬運河開通”說明交通的改善,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印度向英國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場國際化的表現,“華工赴美參與修建鐵路”是勞動量市場國際化的表現,“法國向俄國輸出資本”則是資本國際化的表現。 a選項不符合“印度向英國出口棉花”“法國向俄國輸出資本”,b選項不符合“巴拿馬運河開通”“華工赴美參與修建鐵路”,c選項不符合“巴拿馬運河開通”、“華工赴美參與修建鐵路”、“法國向俄國輸出資本”。
4.【殖民擴張】(xx年四川卷)歷史學家羅榮渠指出:“英國發展的領先地位是在17、18兩個世紀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國之一“領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場的形成 b.壟斷組織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