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停滯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停滯
課標要求:
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知識結構
一、明清農耕經濟高度發展
問題①:明清農耕經濟高度發展總體表現和具體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
總體:
具體:
二、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萌芽
(一)產生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二)產生的時間、地域和部門:
時間:
地域 、 部門:
(三)特征:
1、生產目的:
2、經營方式:
3、分布:
(四)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出現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總趨勢。但是從明朝后期開始到鴉片戰爭以前,長期處于萌芽狀態,整個生產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其力量遠不足以分解封建生產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三、阻礙新經濟因素成長的障礙
①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
②農民貧困,購買力低下
③重農抑商
問題2:重農抑商政策是如何產生的?應如何評價該政策?
③封建關卡眾多、向商人征收重稅
④海禁閉關政策
問題3:清政府實行海禁閉關政策的原因有那些?如何評價此政策?
四 近代前夜的危機
問題4:近代前夜的危機主要有哪些表現(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進行中西方比較)?后果如何?
練習題:
1、清朝后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犯運 b抑商、禁海
c中農抑商 d保護森林,漁業資源
2、清朝實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是
①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②強化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③造成了中國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農經濟的解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下列關于古代重農抑商政策評述不正確的是
a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b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c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穩定 d有利于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4、圖2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發給中國商人的海外渡航證明書。這一材料反映了
a中國實行閉關政策 b中國實行開放政策
c中國鼓勵出海貿易 d絕對禁止出海航行
5、明朝時嘉興石門鎮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須壯有力者……鎮民少,輒募旁邑民為傭。……而贏。”這一記載反映的實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