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蒙古的興起;成吉思汗的政權建立和征戰;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國統一;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設立;元朝的滅亡。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民族關系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等有關事跡的講述,結合時代背景,培養學生將歷史人物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予以評價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既符合蒙古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蒙古社會的進步。
2.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晚唐五代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有力地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同時也加速了蒙古各族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3.元朝實施行省制度,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基本奠定了我國的歷史疆域。
4.元朝統治者推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引起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爆發,最終導致了元朝統治的滅亡。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國統一,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元朝行省制度。
教學難點:成吉思汗的政權建設和征戰與歷史進步的關系,忽必烈統一全國與推動歷
史發展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蒙古的興起
蒙古族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長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
二、成吉思汗的政權建立和征戰
1.蒙古汗國建立
鐵木真通過十多年戰爭,打敗周圍各部,統一了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蒙古族由氏族部落向奴隸制轉變,為以后的征戰和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12xx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蒙古貴族推舉他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
2.征戰
①對外:蒙古軍隊向西一直打到中亞、俄羅斯,向南達到印度河流域。
②對內:不斷向南進攻西夏和金。
三、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統一全國
1. 元朝的建立
①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
②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
③元朝統治中心向中原轉移。
2.元朝統一全國
①蒙古滅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②1234年,蒙古滅金。后來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③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南宋幼帝投海而死。
四、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1.元朝的疆域
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中國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2.元朝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①漢族人民遷居邊疆,帶去先進生產技術,開發了邊疆經濟。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
和江南,同漢族雜居,加強了民族融合。
②遼金時期入居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與漢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視為“漢人”。
③唐朝以來,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區定居。他們和漢、蒙、
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通婚,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④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元朝在澎湖設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的管轄。
五、元朝的制度
1.行省制度
①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②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元統治者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