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精選2篇)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篇1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夠說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了解奴隸主階級是通過軍隊、刑法的暴力鎮壓和思想上的禮儀教化等手段來統治人民的。
識讀“周初分封略圖”,提高識圖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簡稱)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觀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擬表演,學習組織歷史短劇演出的方法,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通過參與設計“西周社會網絡示意圖”等教學活動,學習采用多種方式表達觀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分封制”和“禮儀教化”,了解它們既有利于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又是中國“尊祖敬宗的孝親觀念和德行”這一優良傳統形成的淵源,從而加強孝親觀念。
教學重點:
說出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理解分封制和禮儀教化的作用,學習設計西周的社會網絡圖。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周初分封略圖”,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
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歷史短劇演出法,小組競爭與合作法。
板書設計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實行目的
2、主要內容
3、作用
二、貴族、平民與奴隸
三、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
1、軍隊和刑法
2、禮儀教化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奴隸社會的歷史,還記得中國的奴隸社會經歷了哪幾個朝代嗎?(生答,教師板書)
統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后,面臨的最重要、最緊迫的大事就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夏、商、西周都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當時的統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廣大的疆域、統治眾多的臣民的呢?今天這堂歷史課,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講授新課
(板書第6課課題)
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夏商西周時期……”一段楷體字,然后懸掛“周初分封略圖”。引導學生看圖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廣大,但當時的通訊和交通手段又極其落后,因此,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廣大的地區,特別是邊遠的地區,就一定要有一個適合的制度。周正在總結夏、商統治經驗的基礎上,創立了一種新的統治制度——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 (板書)
師:在西周初年,周王實行分封制,大規模分封諸侯,形成了一個能對全國進行有效;統治的控制網。那么,分封制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制度呢?
實行目的(板書)
學生回答略
主要內容(板書)
師:下面,我們請六位同學為大家模擬表演周王分封時的情景,其他同學邊觀看表演邊思考兩個問題:“周王對哪些人進行了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投影)
學生課本劇表演2分鐘。場景1:周王分封嫡長子;場景2:周王分封其余諸子;場景3:周王分封功臣;場景4:周王分封異姓貴族。對話主要內容:周王分封;受封者表示效忠)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略。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周王對自己的兒子、親屬、功臣和異姓貴族進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叫做“授民授疆土”,同時還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就是諸侯必須接受周王的領導,要治理好自己的侯國和保衛周王;不僅周王能進行分封,諸侯也可以在侯國內進行分封;周王、諸侯等的地位由他們的嫡長子繼承。
現在大家都很清楚了,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周王進行分封和受對者必須履行義務。(板書)同時,我們還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級進行的。
投影“西周分封制示意圖”并適當講解。
周天子
諸侯 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士 士 士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奴隸 奴隸 奴隸 奴隸 奴隸
引導學生識讀“周初分封略圖”,找出主要封國都集中在大河流域,而且這些諸侯國國名同今天的一些地名也有聯系。之后,提問學生:“為什么主要封國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學生回答略。
作用(板書)
請學生齊讀“通過分封制……文化發展”一段,并用一句話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二、貴族、平民與奴隸(板書)
奴隸制社會的主要社會成員有貴族、平民與奴隸,他們組成了奴隸制社會的階級結構。請同學們根據課本的有關內容分析、想像一下,貴族、平民與奴隸各包括哪些人?他們在當時各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分成四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第一至三組分別想像貴族、平民、奴隸的生活:第四組主要談對這樣的社會有何感想。時間2分鐘,可以討論,想像要合理,語言要精煉。
(在學生發言時,注意用平和的語氣糾正學生想像不合理處)
“貴族”:周王、諸侯、卿大夫、士都屬于貴族。貴族管理國家和人民,可以對人民判刑甚至處死他們,但人民卻不能這樣對貴族。全國的土地和財富都是貴族的,貴族根本不用于體力活,這些都是平民和奴隸在做。
“平民”:被大大小小的貴族統治著、剝削著,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工作,卻只能勉強維持生活,絕大多數都很貧困。但他們屬于自由人,多少還有一點政治權利和私人財產,比起奴隸還是好一些。
“奴隸”:來源于戰俘或犯罪的人,完全屬于他們的主人,沒有人身自由,沒有絲毫財產,干的是最苦最累的話,吃的是最差又少得可憐的食物,所有勞動成果都歸主人,是“會說話的工具”。被主人任意買賣、打罵,即便被隨意處死了,主人也沒罪。
“感受”:奴隸社會中,貴族殘酷剝削、壓迫平民和奴隸,貴族是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是被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過著悲慘的生活。但也正是平民和奴隸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了解了貴族、平民、奴隸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情況后,下面我們一起來設計一幅“西周社會網絡示意圖”,具體要求請看屏幕。
(投影“設計要求”:(1)包括所有階級;(2)區分出階級地位;(3)各階級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社會網絡;(4)簡明、美觀)
四個組集中討論和設計,3分鐘后展示各組的成果。
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各組設計的示意圖,并根據設計要求加以簡單點評:各組設計得都不錯,只是還有些粗糙,請課后各組認真加以修改,我們將把它貼在教室里。教師可展示自己設計的示意圖供學生參考。
師:奴隸主貴族對奴隸和平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奴隸和平民也必然要進行反抗。在這種情況下,奴隸主又怎么辦呢?
三、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板書)
在本目中,主要用談話法和讀書指導法進行教學。
軍隊和刑法(板書)
師(提問):建立軍隊的目的是什么?夏商西周統治者建立起強大的軍隊,目的就是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平民、奴隸的反抗。當時,周王的常備軍隊就在14萬人以上,這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支龐大的軍隊。
從夏到西周,都制訂了非常嚴酷的刑法,而且越來越嚴密。那么,刑法主要是處罰哪些人的?為什么會是這樣?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總結:從夏至西周,統治者制定的刑法主要是針對平民和奴隸的,而貴族犯法只要繳納相當數量的贖金就可以免刑。這就叫“刑不上大夫”(副板書)。還有一句話叫做“禮不下庶人”(副板書),什么叫“禮”呢?
禮儀教化(板書)
師:大家還記得商朝滅亡的原因嗎?
學生回答略。
師:因此,西周統治者非常注意吸取商代的教訓,一方面通過軍隊、刑法對人民進行暴力鎮壓,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教化民心,進行“禮”的教育,讓人民馴服地接受統治。那么,到底什么是“禮”呢?請一個同學為我們讀一下課文中的有關楷體字,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禮”指的是合乎尊卑等級身份。
由此可見,所謂“禮”,就是每個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合的事,也就是下級順從上級、人民順從統治者的統治。(副板書:順從)這和今天我們通常所說的“禮”的含義一樣嗎?(學生舉例說明古今“禮”的不同)
這種禮儀教化在當時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禮儀教化在當時起到教化民眾、凝聚宗族、鞏固統治的作用,有利于中華民族尊老觀念、家族觀念和親情觀念的形成。
教師可進一步小結:西周的統治者吸取商亡的教訓,注意治民之道,系統地提出了“禮、樂、刑、政”一整套治民之術,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禮”和“刑”。西周的禮儀制度和暴力鎮壓互相配合,共同作為統治人民的手段。在西周,“禮”只適用于奴隸主階級,“刑”則專門對付和鎮壓平民、奴隸,所以說“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談通過今天這堂歷史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學生談時,教師在黑板上作簡單的記錄,如了解了分封制,學習了用示意圖的方法表達觀點,知道了一些今天地名的歷史淵源等)
課后要求學生重點復習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并要求各組把“西周社會網絡示意圖”認真設計、修改,第二天進行展示。
課堂練習略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篇2
名師導航
知識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為鞏固周邊的統治,大規模分封 ,形成對全國的控制網。
2.主要內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諸侯,稱為“ ”。
3.受封者的義務:必須服從 的命令,治理 ,保衛 ;必須定期到周王室朝覲、 和 。
4.作用: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 、 聯系,密切了同周邊 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 和 。
二、貴族、平民與奴隸
1.貴族:周王以下的 、 、 是享有各種特權的貴族。
2.平民:平民階層隸屬于 ,是 和 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
3.奴隸:主要來源于 和觸犯刑法的 ,他們毫無人身自由,被奴隸主用于 和 。
三、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
1.軍隊:為了 和 ,夏、商、西周都建立了強大的軍隊。
2.刑法:制定了 的刑法。
3.禮儀教化
(1)含義: 西周初期,規定了一整套合乎尊卑等級身份的 ,成為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
(2)作用: 起到了維護 和穩定 的作用。
●學習分封制時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西周統治者怎樣才能把被征服的廣大地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目的)對被分封的諸侯采用什么辦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 (作用)
●奴隸社會中,貴族殘酷剝削、壓迫平民和奴隸,貴族是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是被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過著悲慘的生活。但也正是平民和奴隸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
●禮儀教化在當時起到教化民眾、凝聚宗族和穩固統治秩序的作用。同時,它也有利于中華民族尊老觀念、家族觀念和親情觀念的形成。
疑難突破
1.分封制的實質
分封制實質上是一種嚴格的等級從屬關系。它以血緣關系為主要紐帶,通過與王室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確定權位和財產的繼承權,是在奴隸主貴族間解決權位和財產繼承問題的一種制度,是為鞏固奴隸制的統治秩序服務的。周王就利用這一級一級的分封方式,建立了一套統治網,大大加強了等級制度。從天子到士,都是上級對下一級分封,下級對上一級承擔種種義務。
●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要從維護奴隸主專政的角度去理解。
2.禮儀教化的作用
西周統治者注意吸取商亡的教訓,為鞏固其政權,在暴力統治人民的基礎上,進行“禮”的教育,采用暴力與禮儀教化相結合的雙重手段來達到統治人民的目的。西周的禮儀制度就是奴隸制的等級名分制度。“禮”,就是每個人只能做與自己身份相符的事,也就是絕對地“順從”,與我們今天通常說的“禮”的含義有很大的不同。禮儀教化在當時起到維護等級制度、教化民眾、凝聚宗族、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鞏固統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華民族尊老觀念、家庭觀念和親情觀念的形成。
●要從問題的兩個方面去思考,既要看到禮儀教化是統治人民的手段,又要看到其積極的進步作用。
問題探究
問題:請你試一試,設計一幅“西周社會”示意圖。
●先列出西周社會中都包括了哪些階級或階層,注意一個都不能少,區分出他們所處的地位,要形成網絡狀的結構圖,圖的形式要簡明、美觀。
探究:參考示意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