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國家的戰略和國策(精選4篇)
振興國家的戰略和國策 篇1
1.3 振興國家的戰略和國策
引文:黨中央和國務院從新世紀我國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
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支柱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
2、現代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3、近二十年,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突出成果是:秈型雜交水稻、基因測序、載人航天等世界先進技術。
4、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步伐的目的是什么?(為何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傺杆偬岣呱a力水平; ②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
、劭s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④提高我國在國際的地位。
5、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地位、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俚匚唬航逃幱趦炏劝l展的戰略地位。
、诠δ埽航逃哂信囵B人才、發展科技、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等多方面功能。
、圩饔茫航逃前l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發展創新能力的基礎,是開拓、帶動、創新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6、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依然任重道遠,這是因為我國的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這些差距主要表現在:①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還比較低;②高素質人才相對不足;③人才資源處于劣勢地位。
7、我們怎樣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教興國就是通過科技和教育來振興國家。
、僖鸭铀倏萍歼M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關鍵是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變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
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①人口基數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質偏低
2、我國資源狀況: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3、我國環境形勢的總特點: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4、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
5、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我們提出哪些要求?
、賹嵭杏媱澤幕緡 ②實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
、蹖嵭斜Wo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實施可持續發展,要你我他。
6、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實行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質量。
7、目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主要任務是:①穩定低生育水平,②提高出生和人口素質,③積極應對老齡人口、流動人口、就業人口增加帶來的問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8、怎樣對待資源?
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堅持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9、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讓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讓人民吃上放心的食物,讓人民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
10、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是環境保護要堅持以預防為主,
防治結合,集中力量先行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
11、拓展要求:
。1)保護環境的具體做法有:
、賽圩o花草樹木和莊稼;②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③保護有益動物,拒絕食用國家保護動物;④學會并堅持垃圾分類;⑤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木筷、塑料袋等不利環保的物品;⑥不浪費糧食、水、電等資源;⑦積極宣傳環保知識;⑧敢于同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為做斗爭等。
。2)對于保護環境,我們有了哪些認識上的提高?
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們中學生要不斷提高人口意識、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增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自覺性。
(3)寫3點環保宣傳標語: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保護美麗家園,要靠你我他”等。
振興國家的戰略和國策 篇2
教學目的 1 理解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
2 理解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
3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4 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一、 不定項選擇(.09.20)
1、體現現代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起重大作用的事例是( )
a 遠程教育的快速發展 b 模擬軍事演習
c 某地區農業精耕細作 d 某校學生夜讀補習班
2、美國:學生課本重復利用,一本教科書平均壽命5年。韓國:一次性臺布、洗刷用品早已沒了蹤影。日本:發明了一次性筷子但嚴禁砍伐本國樹木做筷子。以上這些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必須節約資源 ②必須發展生產力 ③ 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a ①③ b ①② c②③
3、據統計,1995年我國15歲以上的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比重高達12%;目前近6000萬殘疾人中,相當部分屬于弱智或癡、呆、傻狀況。從另一角度看,到XX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顯著擴大,本科生在校生數達到1100萬人左右,研究生在校生數達到30.1萬人,派出留學人員和來華留學人員規模都得到較大發展。可見( )
a 我國經濟過于落后,教育基本沒有發展 b 我國人口素質偏低,殘疾人過多
c 我國必須要嚴格控制人口數量 d 發展科學、教育,一定要以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為目的
4、我國十分重視人才資源,這是因為( )
a 我國是世界上人才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b 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c 科技競爭、經濟競爭、軍事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d 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才能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5、比爾•蓋茨說:“我們這種企業,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敗就在一夜之間!边@一觀點主要說明( )
a 世界上高科技企業出現了日益衰退的趨勢 b 選擇人才的標準是德才兼備
c 日趨激烈的濟濟、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d 從實際出發是選擇人才的出發點
6、我國從XX年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以來,每年都召開獎勵大會,獎勵為國家科技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這表明( )
a 我國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b 黨和國家重視人才,鼓勵創新
c 人才是指受到國家獎勵的人 d 發展科學技術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
7、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是( )
a 控制人口數量 b 提高人口素質
c 保護資源和環境 d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8、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各種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酸雨已危及二十多個省、市,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表明( )
a 我國科技水平較低,抗災害能力不強 b 我國人口太多,排出的廢氣太多
c 我國森林覆蓋面積太少 d 我國的生態環境形勢相當嚴峻
9、海南省在“十五”計劃綱要指出:所有城市都要確保一定比例公共綠化和生態用地,加快工業污染治理,積極推進環保模范城市和環境優美城鎮創建活動。這表明該省堅持( )
a 改革開放的基本戰略 b 科教興國戰略
c 保護環境和資源的基本國策 d 精神文明建設
10、近年來,開平市委、市政府為把城市建設成清新秀麗、充滿靈氣和活力的嶺南名城,充分開發旅游資源,吸引外資,大力實施以“顯山、露水、透綠、現藍”為目標的城市發展戰略。這一戰略( )
a 體現了以環境保護為中心的發展戰略 b 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c 解決了社會的主要矛盾 d 符合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 論述
1、材料一: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國人口年均增長率為1.07℅,比20世紀80年代下降了4個千分點。
材料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與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到3611人,增長了154℅;具有小學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為35701人,下了4﹪。粗文盲(15歲以上)率由1990年的15.88﹪下降為6.72﹪。
材料三:據統計,美國、日本的粗文率不到0.5﹪,美國25歲以上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接近50﹪。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 上述三則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
。2) 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上帝對地球的現狀很不滿,便讓時光倒流1000萬年,走時上帝對動物書/:“我把美麗的世界交給你們了,你們還有什么要求?”動物們跪下,說:“上帝呀,請把猴子們滅絕吧!
。1) 談談上帝為什么對地球的現狀不滿?列舉有關現象說明。
。2) 上帝對地球不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聯系我國實際談談我國怎樣才能解決材料中暗示的問題?
答案:
二、1、(1)“材料一”說明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刂迫丝谠鲩L的速度能夠減輕人口對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有利于生長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反映了與過去相比,現階段我國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材料三”反映了與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我國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偏低的狀況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
。2)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在科技和人才的競爭。為此,我們青少年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思想道德素質。
2、(1)因為地球上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為此,如:水污染、大氣污染、垃圾成堆、土地荒漠化、森林減少、酸雨頻繁等。
(2)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3)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使人口增長與自然資源的開發相適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堅持科學發展觀,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國的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用課本第26—27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四個要求作答也行。)
三、材料分析
根據城鎮居民家庭收入抽樣調查,我國XX年家庭的全部收入中,勞動收入占73.5%(這其中公有制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占絕大部分比例),同時股息、紅利等財產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由1995年的19.4%上升為26.6%。
1、 上述材料反映我國實行什么經濟制度?
2、 這一制度體現了黨和國家的什么方針?為什么?
答案:
1、 上述材料反映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這一制度體現了黨和國家提出的“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在我國居民的家庭收入中,有勞動收入,股息、紅利等財產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這就體現了對勞動,知識,人才和創新的尊重。
振興國家的戰略和國策 篇3
課 時 第一課時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重 點 理解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
難 點 理解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
教 具 多媒體
教學目標
1、針對的問題:當今社會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很不成熟,常常是感性的、片面的,只看到成績或只看到問題,對教育、科技重要性有一定認識,卻較含糊,對于科教興國戰略的含義和意義的表述,學生不易理解,也有學生可能會認為戰略與自己關系不大。
2、加強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教育、科技的作用,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積極追求,是學生的需要。學習科教興國戰略的內容與意義,有助于學生樹立科教興國戰略觀念,珍惜受教育機會,認真完成學業,把戰略具體落實在行動中,這對學生健康成長十分必要。
教學過程
1、猜一猜:當今中國誰的名字最值錢?為什么?介紹袁隆平及他研制的雜交水稻的重大貢獻(附錄7)。
2、驗證等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見書本p24),引出科技在不同時代發揮的作用。
3、暢所欲言:例舉科技對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展開想象,假如離開了科技,社會生活將怎樣?
4、時事引入:“神六”今秋遨游太空圖片說明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并談感想。
5、差距對比:我國與日本等國科技發展的對比材料(附錄8),說明我國科技發展與外國的差距及我國作出自主創新決定的原因。
6、我思我悟:列舉100多年前日本為開發北海道發展教育的典型事例,說明解決科技和經濟的落后,要依靠教育。
7、現狀分析:出示我國教育現狀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對比圖,說明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要實現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騰飛,必須依靠教育。人口+教育=豐富的資源;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從而得出必須樹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思想,優先發展教育。
8、理性思考:出示對聯(附錄9),引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并解說科教興國的含義和意義。
9、你說我說:學生例舉我國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舉措或實例。
教師呈現材料a、國家重獎科技人才(見書本p23);
b、國家一系列發展教育的舉措:放寬受教育條件,取消年齡和婚否的限制;“兩免一補”等(附錄10)。
讓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得出結論并談談自己的認識。
10、你我踐行:填寫讀書摘記小卡片
讀書摘記卡
專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通過學習,我知道教育是
科技是
科教興國就是
為此,我要做的是
課 題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課 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教學難點: 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目標 1、當前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突出,雖然學
課 題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其意義
教學目標 ⑴了解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和目標,
、评斫馕覈呀浖尤胧袌鼋洕鷩业男辛;
、抢斫獍l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
教 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1、用《春天的故事》視頻導入并提問:“改革起步于哪一年?誰被譽為總設計師?”由此引出“改革的起步”(設計目的: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
2、國情導讀
、磐ㄟ^講解: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歷程
1.改革的起步
2、十二大明確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原則
3.中國共產黨十四大正式確定,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⑵通過材料分析引導學生得出:
二、我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國家行列。
⑶組織學生討論: 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
3、以“閱讀與感悟”的兩個材料為切入點,讓學生討論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狀以及小康概念的萌生,以引導學生觀察現實,正確認識小康社會。
4、課堂小結
加深學生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解
5、課后活動,要求學生進行分析調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小康社會,為上第2課時作準備
教學反思 ⑴學生對于市場經濟這一國家的基本情況是有所感受的,但這種感覺是表面、的不系統的,老師要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分析讓他們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認識自己國家的基本情況。
⑵市場經濟小的理解學生在思維水平上有一定難度,他們的知識背景過于單薄,也需要布置他們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關情況。
振興國家的戰略和國策 篇4
1.3 振興國家的戰略和國策
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科學發展觀的內容是什么?p24第一段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2、現代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p24第二段
3、中國加快發展科技步伐發展的必要性是什么?p24倒數第二段
4、我國教育的重要地位(功能)和作用是什么?p25第一段
教育的重要地位(功能):教育具有培養人才、發展科技、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等多方面的功能。
教育的作用: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發展創新能力的基礎,是開拓、帶動、創新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5、為什么要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性是什么?)p25第二段
6、科教興國的內容(含義)是什么? p25 第三段黑體字
科教興國就是通過科技和教育來振興國家。
7、如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要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2)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3)實施科教興國,關鍵是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8、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關鍵是什么?為什么?p25最后一段
實施科教興國,關鍵是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變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
9、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我們要樹立崇高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能,確立正確成才目標,勝任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
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國的人口特點是什么?第一段
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2、我國的資源狀況是: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p26
3、我國環境形勢的總特點是什么?p26第二段
我國環境形勢的總特點: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p26
4、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國情,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p26
5、什么叫可持續發展戰略?p26第三段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
6、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p26-27黑體字
實施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實施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實施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要靠你我他。
7、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主要任務
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主要任務:p26倒數第2段最后一句
8、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堅持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p27
9、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要求:讓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p27
10、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學生能做什么?p27最后一段
中學生要不斷提高人口意識、資源意識和環境憂患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增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