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停滯
a.當地人口嚴重不足 b.當地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c.當地工商業經濟發展 d.當地商品經濟滲入農村
6、明清時期,蘇州、杭州和景德鎮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共同標志是 ( )
a.“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出現
b.行業分工和生產過程的分工非常細密
c.官營手工業占據優勢,迅速發展
d.商品生產過程中勞資雙方雇傭關系的確立
7、中國古代歷朝大都強調“重本棄末”、“強本弱末”、“進本退末”。其目的是 ( )
①發展農業 ②發展商業
③限制手工業 ④限制城市貿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古代掌管山澤的官)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則山澤不辟也。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材料二 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商君書》
材料三 農為天下之本業,而工賈皆其末也。
——雍正帝
請回答:
⑴上述材料中,司馬遷引用《周書》中的話,表達了一種什么經濟思想?
⑵商鞅的言論反映了一種什么經濟思想?在當時有沒有合理性?
⑶雍正皇帝的話反映了什么問題?對當時的中國經濟帶來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