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24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學案(通用2篇)
必修2第24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2.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知識梳理】
1.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1)原因:①從________后,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開始增多。②________使世界市場迅速擴大。③二戰以來,交通運輸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________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地聯系更加密切。④________和各種國際組織成為強有力的推動者。⑤________的瓦解也為經濟全球化掃清了障礙。⑥________________的推行也推動了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2)評價:①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利益失衡。②發達國家成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③對于______________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2.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1)背景:①_______________存在著諸多弊端,在解決爭端時缺乏_______的強制措施。②為了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
(2)成立: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取代_______________,規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開始建立起來。
(3)作用:①逐漸取消_______,使各國獲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極大地促進了全球貿易。②對_____________和貿易小國的利益給予足夠的重視。
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加入:_______,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機遇:①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了_____________。②促進_______的增長,有利于建立完善的______________。
(3)挑戰:使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強的競爭,一些產業受到沖擊。
(4)對策:中國的企業應不斷提高自身______________,以適應新的_______形勢。
【基礎練習】
1. xx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華爾街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據f1本田車隊廠商透露,每年車隊投入五億美元,高薪聘請車手,不斷研發新車……但受危機的影響,不得不黯然退出 f1賽事。對上述現象最確切的理解是
a.本田車隊退出與管理有關 b.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
c.本田車隊退出與危機無關 d.危機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2.中新網xx年12月21日報道:“中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噴氣支線客機arj21-700飛機在上海舉行下線儀式……arj21先后選定了美國ge公司、歐洲利勃、海爾等19家世界頂級系統供應商。”這段材料反映的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
a.經濟區域集團化 b.世界經濟全球化
c.世界經濟制度化 d.國際貿易法制化
3.下面三幅圖所反映的實質
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b.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趨勢明顯
c.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歐洲的挑戰 d.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4.圣誕節期間,在美國紐約迪斯尼世界、梅西百貨等名店,隨處可見中國制造的商品(右圖)。歐盟一位高級官員不禁感慨道:“如果離開中國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上的兒童就會失去很多歡樂。以上材料充分說明了
a.政治的多極化趨勢 b.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c.文化的多元化趨勢 d.中國是一個發達國家
5.xx年8月15日,美國股市收盤時仍然保持了連日以來的下跌勢頭,次日,歐洲、亞太地區的股市都反應強烈,股指紛紛下挫,中國上海證券指數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點。對上述現象最確切的理解是
a.美國是當今世界真正的經濟霸主 b.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
c.世界各國各地區聯系日益密切 d.世界各國的普通群眾都熱衷于股票投資
【互動探究】
合作探究1:導致二戰之后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為什么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合作探究2:思考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目的及其建立過程,指出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作用。
合作探究3:閱讀教材并結合你所了解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知識,分析為什么中國要如此意志堅定地要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分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效果測試】
1.以下三幅圖所反映的現象,在當今世界許多城市中隨處可見。這種現象最能說明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b.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c.世界貿易走向制度化 d.經濟全球化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2.“當美國人用1萬美元買下龐地克牌汽車時,3000美元是給韓國裝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給日本制造零件廠商,700美元給德國設計師,400美元付給廣告商……”這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韓國工人的工資比較高
b.當今世界經濟呈現一體化、全球化的特征
c.美國汽車行業的利潤在下降
d.美國的汽車生產離不開其它發達國家
3.閱讀戰后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情況變化趨勢圖,判斷出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組
①世界關稅平均水平在不斷下降 ②世界貿易總額在持續增長 ③各國的關稅壁壘森嚴 ④經濟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一對西方夫婦曾在《city》雜志上抱怨,去年圣誕節他們專程鉆進云南麗江的玉龍雪山,以為跑到中國西南這偏僻的一角來就可以躲過滿世界的圣誕老人、圣誕樹,結果,還是未能逃脫。在大峽谷的小旅館里他們又撞上了圣誕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說明
a.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 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c.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d.西方商品很受歡迎
5.當同學們看到電視上播放的“印度博帕爾慘案的悲慘景象時”,氣憤不已,紛紛表示堅決反對發達國家把污染工業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做法,堅決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對此,我們的態度應該是
a.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堅決反對
b.給發展中國家解決了大量的過剩勞動力,完全贊同
c.不利于發展中國家民族工業的發展,堅決反對
d.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有利有害,要趨利避害,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全球化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b 2.b 3.b 4.b 5.b
【效果測試】
1.d 2.b 3.d 4.b 5.d
必修2第24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能熟悉經濟全球化的原因,表現、影響、評價極其問題
(2)學生能熟悉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宗旨、意義,中國入世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采取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學習方法,通過設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學生自己歸納、分析等思維活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2)應用熱點讓學生學生討論、思考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從史出發認識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2)樹立學生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念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美蘇的“冷戰”對峙的措施及表現
難點:“冷戰”狀態下的美蘇關系及其對國際局勢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采訪歷史課代表
晚上洗頭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發水和香皂?——潘婷、舒膚佳(美國寶潔)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國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機?——諾基亞(芬蘭)
提問:通過采訪,同學們從課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樣的經濟現象?
回答:經濟全球化
一、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思考】什么是經濟全球化?(答略)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思考】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現代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學技術促進世界統一的生產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使用,現代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和以國際互聯網作為載體的操作方式,大大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加強了經濟活動的全球聯系。
其次,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的推動。跨國公司作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成為經濟全球化強有力的推動者。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學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第三,兩極格局的結束和全球范圍內對市場經濟的普遍認可。冷戰期間存在的兩個所謂的平行的市場,隨著冷戰的結束不復存在,市場經濟成為全球通行的機制,也促使經濟全球化在冷戰后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10月,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在聯合國致辭時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總之,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
3、【思考 探究】
材料一: 以波音公司為例(課文的引言),提出問題: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國能否生產?波音公司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產舍近求遠放在國外進行?
材料二:博帕爾事件發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bhopal)美國聯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于博帕爾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泄漏事件。當時有二千多名博帕爾貧民區居民即時喪命,后來更有兩萬人死于這次災難,二十多世博帕爾居民因而永久殘廢,現時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仍然因這些災難遠比其他印度城市為高。該事件被認為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
材料三:xx年12月,在法國尼斯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xx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xx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歐盟峰會,xx年7月,在意大利熱那亞舉行的八國峰會,這些大型會議的會場外到處都是情緒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議人群。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熱那亞八國峰會的會場外被槍殺身亡后,法國總統希拉克當時就說:“如果沒有什么原因觸動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萬的人跑到這里來游行示威的。無論對錯,肯定存在某種焦慮、某種困難。對此,我們不可以視而不見。”
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追問拓展:你如何看待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這種生產方法,如果在20世紀以前能否進行?為什么?
(2)關于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通過多媒體演示時事新聞中人們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的不同反映的圖片,圍繞“經濟全球化的利弊”,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以辯論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總結】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歸理,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并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強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無法改變的歷史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對經濟全球化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促進世界共同繁榮。
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1、【學生閱讀 思考】
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什么?關貿總協定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起了怎樣的作用?又有哪些局限性?
2、【學生閱讀 概括】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鑒于教材篇幅有限,教師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宗旨、職能、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了適當補充,并通過數據材料說明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歷史情景】播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片斷:xx年11月10日晚18時39分,隨著wto第四屆部長會議主席卡邁斯手中的一聲木槌響,會議通過了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決定,13億中國人翹首以待的夢想瞬間化為現實。
2、【補充】中國入世的艱難歷程,老師介紹沈覺人、佟志廣、谷永江、龍永圖四位首席談判代表
3、【學生思考】結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談一談中國為什么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世界和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教師通過“走向世界的海爾”和“美國對華彩電傾銷案”正反兩個事例的分析,使學生明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的對外貿易既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我國企業要積極面對,沉著應戰,對內提高勞動生產率,對外熟悉世貿組織規則,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國際形勢。
四、小結: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來說是利大于弊,是最大的受益者,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任何國家不能現在都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經濟全球化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良好機遇。
實踐證明,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與它所獲得的發展機會成正比。只有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才能正確主動獲得發展!
教學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特別是導入部分能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的興趣極高。其次,很多的設問存在太大的空泛,學生的思考的角度存在偏差。
在教學中,本課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討論、辯論、自由發言、設計靈活的課后調查活動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了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從課堂實施以及學生后續學習的情況來看,本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多能聯系身邊的實例,容易接受及理解。
當然本設計仍存在著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體手段的利用不夠充分,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還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后有機會再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我會在這兩方面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