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一歷史教案 >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精選2篇)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

發布時間:2023-10-06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精選2篇)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 篇1

  必修2第9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

  【學習目標】

  1.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2.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知識梳理】

  1.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原因:①________的大量涌入,對自然經濟形成猛烈沖擊。②列強大量收購中國農副產品,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2)表現:①使中國家庭“紡”與“織”,“ ________”與“ ________”分離。②中國農副土特產品日趨________。

  (3)影響:客觀上促進了中國________的發展,也同時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中國逐步被卷入資本主義市場,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2.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面臨________的窘境。

  (2)概況:①時間:19世紀60~90年代。②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科技,________。③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在地方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④旗號:前期打出“_______”旗號,后期打出“_______” 旗號。

  (3)實踐:①創辦________。②創辦民用工業。③________,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④創辦________,選派留學生出國。

  (4)結果: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________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最終失敗。

  (5)意義:①引進了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________的發展。②第一批近代企業在洋務派的倡導下出現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本國________的瓦解,對________________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條件:①        豐厚利潤的刺激;②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       的誘導;③        的解體提供了客觀條件。

  (2)概況:①時間:     ;②分布:       ;③代表企業:     、       、       。        

  【基礎練習】

  1.19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家庭紡織業發達的沿海地區“百里不聞機聲,”大量洋紗占據了市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   )

  ①洋紗因價廉更具有競爭能力 ②機器生產對手工業生產具有明顯優勢 ③家庭手工業受到政府抑制 ④增加杭州、蘇州為通商口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茅盾的小說《春蠶》寫到:“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來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來。”以下對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農經濟受到沉重打擊               b.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

  c.中國的自然經濟已經瓦解             d.列強憑借特權打開中國市場

  3.1882年底,英國商人比爾茲利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沮喪地寫道:“統計結果表明,我們的航運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了400萬兩白銀,當然,法國輪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這樣下去,我們將很快退出上海航運市場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李鴻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這說明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辦(   )

  a.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b.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獨立的道路

  c.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業發展的基礎

  4.翻開中國《現代漢語詞典》,里面帶“洋”字的詞語很多,如“洋裝”、“洋油”“洋釘”等。從中得到的結論中錯誤的是(   )

  a.洋貨曾充斥中國的市場

  b.洋貨的涌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c.洋貨的涌入對中國的經濟只有“破壞”作用

  d.洋貨的涌入對中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互動探究】

  一、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自然經濟解體有何重要表現?導致自然經濟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合作探究:大量質美價廉的洋貨涌入中國是否給中國農民帶來幸福生活?在自然經濟解體過程中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與資本主義的產生有何聯系?對此你有何認識?

  二、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1.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目的、內容和影響有哪些?

  2.合作探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持續了30多年,最后由于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而宣告失敗,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其成敗得失呢?提示: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原理(1)在特定歷史背景下評價。(2)透過現象看本質。(3)運用辯證法原理來評價。(4)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2.合作探究:為什么是官僚、地主、商人較早地投資于民族資本主義?這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3.閱讀教材42頁“歷史縱橫”和補充材料來分析總結: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

  材料一 華商在上海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而同一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元,接近上海六家華商絲廠資本的總和。

  材料二 發昌機器廠制造小火輪時雖然“俱用華人”,但是自身的技術力量還很薄弱,“發動機系英國制造”。到19世紀80年代,受外商企業的排擠,發昌機器廠日趨衰落。后來,它被英商在上海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

  材料三 洋商見我工商競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計阻抑,勒價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繅絲、紡織各廠,無不虧折,有歇業者,有抵押洋商者。

  【效果檢測】

  1.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社會并存的經濟成分有(   )

  ①自然經濟   ②民族工業   ③洋務企業   ④外國資本主義企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在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史上曾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有的民辦企業向清政府交納一部分資金,以獲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護;有的民辦企業依附于洋人,如上海發昌機器廠造成一艘小汽船,船頭掛英國國旗,船尾掛中國龍旗;19世紀70年代,寧波買辦嚴信厚創辦軋花廠,但在表面上卻依附于日本。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民族企業對外國技術有依賴性    

  b.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

  c.外國資本主義企業經營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對民族企業進行鼓勵和支持

  3.有學者認為,外國商品輸入造成中國自然經濟逐步瓦解。可以作為該觀點直接證據的是(   )

  a.19世紀末鎮江海關報告稱“從前如江北內地各州縣,均用洋布,近則用土布者漸多。”

  b.20世紀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擴所及,建筑盛則農田少,耕者織婦棄其本業而趨工場,必然之勢也。”

  c.1853年的《順德縣志》載:“女布(指土布)遍于縣市,自外洋以風火水牛運機成布,舶至賤售,女工幾停其半。”

  d.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說:“這里對棉織品的需要,和在廣州上海一樣,長期受到限制。”

  4.據中國海關統計,從19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間,棉布的進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現了“通商大埠及內地市鎮城鄉,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這一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布物美價廉                   b.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國居民消費觀念的變化         d.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

  5.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柳”是指(   )

  a.增強封建統治的力量            b.出現新的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

  c.抑制外國經濟實力的擴張       d.引進近代科學技術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a 2.c 3.a 4.c

  【效果檢測】

  1.a 2.b 3.c 4.d 5.b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 篇2

  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

  【考綱課標解讀】

  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掌握鴉片戰爭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及危害;關稅自主權的喪失;中國傳統經濟結構逐步瓦解的原因、表現;洋務運動的背景、目的、活動和影響。探究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洋務運動與中國民主資本主義產生之間的關系,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知識概括梳理】

  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1、原因: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入侵。

  2、表現

  (1)____________________開始解體,但仍占主導地位。

  (2)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出現。

  (3)洋務派開展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了官僚資本。

  (4)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國逐步依附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的解體

  1、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市場的擴大是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條件

  2、表現:

  3、影響:

  三、洋務運動(官僚資本產生)

  1、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時期: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代表人物(1)中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歷程:(1)前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失敗標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失敗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評價

  (1)積極作用:引進了_____________培養了____________在客觀上既刺激了_____________,又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起了_____________。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局限性:

  四、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時間:

  2、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布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代表企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要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難點 突破】

  1、綜合認識自然經濟

  2、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性質:

  【考點強化訓練】

  1、曾國藩說:“……購買外洋器物,……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強求富                           b.抵制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c.發展資本主義                        d.利用西方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2、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產茶葉行銷海外,山民紛紛伐木鏟草種茶,使得“蒼崖鏟為赤壤,清溪泛為黃流”。但“外洋印度產茶日多,(武夷茶)行銷日滯”,又因外商控制了價格,最終武夷“市疲山敗”。這說明了:①中國被卷入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②生態環境被破壞③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使武夷茶葉失去海外市場④鴉片戰爭后,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鴉片戰爭后,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給中國帶來的客觀作用不包括

  a.中國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刺激了中國城鄉經濟的發展

  c.瓦解了自然經濟,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

  d.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

  4、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①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③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④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5、以“求富”為口號興辦民用工業的直接動因是創辦軍事工業所遇到的困難,其“困難”主要有①資金②運輸③燃料④礦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洋務運動實質上是

  a.以工場手工業代替簡單協作            b.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c.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d.近代化的一部分

  7、19世紀中期,中國出現外資企業、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三種新的經濟成分。它們同自然經濟的關系是

  a.互相依賴                            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經濟

  c.既相互依賴又互相瓦解                d.繼承發展

  8、關于中國近代資本主義工業興起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受外商企業和洋務派辦廠的刺激

  b.由鴉戰前資本主義萌芽直接發展而來

  c.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起來的

  d.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

  二、非選擇題

  9、19世紀60年代,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中日兩國幾乎同時開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然而甲午一戰表明,兩國的“富國強兵”結局卻大相徑庭,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李鴻章認為:“吾中國之政教文物風俗,無一不優于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鐵路耳,機器耳。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

  ——摘自梁啟超著《論李鴻章》

  材料二  (日本)該國近年改變舊制……其變衣冠,易正朔,每為識者所譏。然如改習西洋兵法,仿造鐵路火車,添置電報,開煤礦,自鑄洋錢,于國計民生不無利益。并多派學生赴西國學習器藝,多借洋倆,與英人暗結黨援,其勢日張,其志不小。故敢稱雄東土,藐視中國,有窺犯中國臺灣之舉。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鴻章給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鴻章舉辦“洋務”的指導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洋務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變革”舉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鴻章對日本明治維新有什么認識?

  (3)試結合 材料及相關歷史背景,簡要評析中日兩國“富國強兵”結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高考真題再現】

  1、(廣東卷,歷史,7)洋務運動后期,為解決軍事工業遇到的困難,洋務派興辦了一批民用企業。下列各項中屬于這批企業的是  

  a.輪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總局     d.上海發昌機器廠  

  2、(廣東卷,歷史,8)據記載,江南制造總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 地區農業勞動力或苦力收入的4倍,這一現象可以理解為

  a.民用企業利潤豐厚,工人福利待遇較好

  b.官方重視軍事工業,工人收入相對較高

  c.招募的工人多來自西方國家,收入自然較高

  d.民族資本家為籠絡工人,提供相對豐厚的報酬

  3、(江蘇卷,歷史,8)至20世紀初,“外貨風行,土布漸歸淘汰”,洋布戰勝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觀漂亮    b.洋布廣告充斥      c.洋布引領時尚      d.洋布價格低廉

  4、(江蘇卷,歷史,5)張之洞說:“臣愚以為華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應悉行仿造,雖不盡斷來源,亦可漸開風氣。”這表明他主張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興辦近代軍事工業

  c.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d.學習西方自然科 學

  5、(海南卷,歷史,15)19世紀30年代,一位來華傳教士撰文說:如果不透徹了解中國歷史,要解決其長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問題將是徒勞的;如果這個民族與世隔絕的“秘密”不被發掘出來,那么,“將他們與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萬里長城就不能連根鏟除”。上述言論適應了當時西方國家

  a.壟斷貿易的要求  b.商品輸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資本輸出的要求

  6、(廣東卷,歷史,9)有學者認為,外國商品輸入造成中國自然經濟逐步瓦解。可以作為該觀點直接證據的是

  a.19世紀末鎮江海關報告稱“從前如江北內地各州縣,均用洋布,近則用土布者漸多”

  b.20世紀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擴所及,建筑盛則農田少,耕者織婦棄其本業而趨工場,必然之勢也。”

  c.1853年的《順德縣志》載:“女布(指土布)遍于縣市,自外洋以風火水牛運機成布,舶至賤售,女工幾停其半。”

  d.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說: “這里對棉織品的需要,和在廣州上海一樣,長期受到限制。”

  7、(xx年北京卷)面對外來沖擊,近代中國作出了積極的回應。1862年,京師同文館設立。該館先后開設外語、化學、物理、各國史略、航海測算、富國策、萬國公法等課程。據此判斷,同文館

  a.標志著西學東漸進程開始              b.致力于“變科舉”“改官制”

  c.為洋務運動培養新式人才              d.旨在宣傳“德先生”“賽先生”

  8、(xx年安徽卷)(22分)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相繼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戰爭中,中國卻敗于日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為了勸阻西方列強以“修約”為借口要挾中國,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率使團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訪問了歐美11個國家。該使團以記名海關道志剛、禮部郎中孫家谷為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英國使館翻譯柏卓安、法籍海關稅務司德善為左右協理。經蒲安臣使團交涉,美、英等國表示對華將采取“節制和溫和”的政策。志剛等人還記載了出訪的行程和外國的風土人情。使團回國以后,由于人微言輕 ,對政府決策沒有產生什么影響。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為了修改不平等條約、“求知識于世界”,派巖倉使節團訪問歐美12個國家。該使團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參議木戶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輔伊藤博文、外務少輔山口尚方為副使。巖倉使節團在修約方面雖然沒有取得進展,卻考察了政府機構、議會、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廠、礦山、港口、農牧場、兵營、學校、報社和福利設施,從各個方面加深了對西方近代文明的認識和理解。

  ——摘編自王紹坊《中國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編《明治維新史》等

  請回答:

  (1)中日兩國使團的出使目的、成員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兩國統治集團對近代化的態度。

  (2)聯系兩國使團出訪的史實,運用所學知識,比較這一時期中日兩國近代化的主要差異。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突破】

  1.關于自然經濟。

  (1)自然經濟的概念。自然經濟是與商品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形態。男耕女織是其鮮明的寫照。它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的產物,以生 產規模小、經濟單位分散、生產技術守舊、生產環境封閉等為特點。它是一種自給自足和自產自銷的經濟,生產者或經濟單位所從事的產品生產是為了滿足生產者本身或本經濟單位(如封建制莊園或家長制農民家庭)的生活消費需要,而不是通過交換滿足社會上他人需要的經濟活動形式。自然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形式。

  (2)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第一、外國資本主義憑借一系列政治經濟特權,大規模地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和掠奪農產品,對自然經濟進行猛烈的沖擊。這是中國自然經濟迅速解體的主要原因。第二、本國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也給予了自然經濟一定的打擊。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商業流通空前活躍。國 內市場的擴大,特別是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斷誘使著農業生產的目的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化。第三、航運、鐵路等交通事業的發展,加強了城鄉經濟的聯系,也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第四、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個體小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生產規模狹小,分工和協作不發達,生產的發展,成本的降低,質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終究抵擋不住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強有力的進攻。這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內部根源。

  (3)自然經濟解體經過和主要表現:

  經過:鴉片戰爭以前,中國還是完整的封建社會。那時,由于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已經出現破壞自然經濟的因素,并且已經有自然經濟解體的現象發生。但是,那時候自然經濟的解體,還只是局部的解體,不成其為重大的經濟現象,也沒有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發生深遠影響。當時,還是自然經濟占絕對支配地位。中國自然經濟的大規模迅速解體,開始于鴉片戰爭以后。甲午戰爭以前,自然經濟已經初步解體。甲午戰爭以后,自然經濟又進一步解體,解體的范圍擴大,解體的速度加快,解體的程度提高。

  主要表現:一方面,傳統的手工業,其中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開始衰落,并且與農業分離, 即“織”與“耕”的分離。男耕女織相結合的小農經濟結構開始顯著瓦解。另一方面,農業生產進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經濟作物的擴種和糧食生產的商品經濟化。如課文所述“外商操縱著中國絲、茶的出口貿易,使中國絲、茶生產服從于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日益商品化”正說明了這個問題。

  (4)自然經濟解體的評價: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是歷史的進步,它準備了發展資本主義所需要的商品市場、大量的雇傭勞動力、充足的貨幣財富積累,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確立的前提條件。正如毛澤東所指出:“外國資本主義對于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另一方面,則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2、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性質、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影響

  (1)軍事工業:都是官辦的,用國家的經費由官吏來辦理,產品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屬于封建性質的近代企業。

  (2)民用工業:創辦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絕大部分產品銷售于市場,是以利潤、市場、價值規律為基礎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

  (3)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影響

  首先,洋務派對清朝軍隊進行武器和訓練的革新,與頑固派的愚昧守舊態度相比較,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中國軍事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改善,使其戰斗力有所增強。

  其次,洋務運動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生產力,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客觀上沖破了中國封建主義的桎梏,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進程。洋務派企業為中國資本主義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這些都在客觀上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三,西學的大量引進和新式學校的建立,不僅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科學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而且也開拓了中國人的眼界,傳統的思想觀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但是,洋務運動所具有的封建屬性,決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點的存在。首先,洋務運動對西方的社會經濟制度諱莫如深,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則堅決反對。這就不可能從根本上給邊中國近代社會歷史的發展方向。其次,洋務派所興辦的企業均由洋務派及其委派的官僚操縱,經營不善,管理腐敗,不可避免地使企業內部充滿了封建性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考點強化訓練】

  一、選擇題

  1、d.【解析】從題目中的“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可以看出洋務派引進西方的技術,目的是為了鎮壓國內反叛力量和對抗外國勢力,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2、d。【解析】根據題中“五口通商后”這一關鍵信息,可知題中現象發生在《南京條約》簽訂后,當時列強已經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使中國逐漸淪為商品傾銷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清政府不能再維持閉關鎖國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可判斷③錯誤,故d項符合題意。

  3、d  4、b  5、a  6、b  7、b  8、b

  二、非選擇題

  9、〖解析〗材料解析題的要義就是解析材料,或者以材料為切入點考查所學知識,如第(1)問,或者概括材料反映的相關信息,如第(2)問,或者闡釋材料所反映的新問題、新現象,如第(3)問。回答第(1)問時,前半部分要從材料中歸納要點,后半部分要從所學知識中篩選出符合前一問精神的歷史史實;回答第(2)問時,要分析材料的層次,從中概括出贊同的、指責的、對日本有所防備的等各種意思;回答第(3)問時,要用足用好題目“結合材料和相關歷史背景”的提示,分別從材料、所學知識中尋找導致中日兩國的歷史變革一勝一敗的歷史因素。

  〖答案〗(1)指導思想:“中體西用”。變革舉措:創辦近代軍事工業;興辦近代民用工業;創辦近代海軍;創辦新式學校和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  

  (2)認識:李鴻章贊成日本學習西方軍事和工業技術,以及派遣留學生等措施。反對日本進行政治制度的變革,對日本威脅、侵略中國擔憂。  

  (3)主要原因:國際環境不同:19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列強在東亞侵略的主要目標是中國,國際環境不利。造成洋務運動舉步維艱;客觀上為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同:清王朝中頑固勢力強大,反對變革。而日本封建專制統治相對薄弱,通過武裝倒幕,倒幕派改 革力量建立了新政權,因而能夠實行全面、有效的改革。兩國推行變革的力度不同:中國洋務派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實行“有限變革”;而日本明治維新則是實行包括改革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全方位“變革”。

  【高考真題再現】

  1. 〖解析〗 本題考查對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掌握。旨在考查學生的分辨能力。b、c兩項是軍事工業,d項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答案〗a

  2.〖解析〗本題的解題技巧在于分析選項的關系,即選項中出現了三種不同性質的企業,只有官辦的軍事工業,即b項符合江南制造局的性質。〖答案〗b

  3、〖解析〗注意該題的時間要素。20世紀初,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都完成了兩次工業革命,大規模采用了機器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質優價廉。〖答案〗d

  4、〖 解析〗  張之洞屬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沒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不對。材料中“華民所需外洋之物”應為民用,所以b不對,d項材料沒有涉及。〖答案〗c

  5、〖解析〗注意題干的時間是指19世紀30年代。只有b符合當時的西方希望打破中國的自然經濟的狀態、實現商品傾銷的要求。其余幾個選項是19世紀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答案〗b

  6、〖解析〗中國自然經濟的特點就是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它的逐步瓦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傳統的手工業生產逐步破產的過程。〖答案〗c

  7、【解析】解題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1862年”、“京師同文館”、“外語、化學、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詞。同文館以傳授近代自然科學為主,替代以往的經書。a項所述符合以林則徐為代表的抵抗派,排除。b項內容為維新派主張,排除。d項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張 ,排除。c項是同文館的目的。故正確選項為c。【答案】c

  【考點定位】考查洋務運動知識

  8、【答案】(1)中國為了勸阻列強“修約”,防止其擴大侵略權益;日本為了與列強修改不平等條約。向西方學習。中國聘用外國人為團長,主要成員為中下級官員;日本以本國人為團長,主要成員為明治政府要員。晚清政府重視不夠,被動應付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明治政府高度重視,主動適應近代化要求。

  (2)中國學習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層面;日本全面學習西方。中國近代化的倡導者是洋務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為主導。中國未實現預期目標;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會的轉型。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日兩國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一些知識和產生不同結果的比較,既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也注重考查學生的歷史比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員組成可直接從材料中找出,分析兩國對待近代化的態度對學生來講有點難度。(2)問要主要從向西方學習的范圍、領導者、目標的完成情況來進行比較。考查學生進行比較和歸納總結的能力,要求較高

  【考點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比本領》教學案設計(精選17篇)

    認知目標: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寫7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技能目標:1、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善于傾聽,大膽發言,形成良好的合作與交往能力。2、分角色朗讀課文。...

  • 家政教學案例:白手起家19歲出道(精選2篇)

    初冬時節,從蒼涼的空氣里走入綠色生態園驀然眼前一亮,群綠叢中散落著原木色的餐桌。一條小徑的盡頭,依稀看見幾個人坐在那里聊著什么。不久,其中一個人抱著一大本菜譜走過來,此人戴著一副眼睛,身材有些瘦削,冷眼一看有點像喜劇演員...

  • 《精讀與略讀》 導學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了解讀書的基本方法,學會精讀與略讀,努力取得最佳效果。3、認識讀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并逐步養成勤閱讀的習慣。【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略讀,掌握略讀的方法,增加語言積累。...

  • 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案例(精選3篇)

    設計說明:《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 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導學案(精選2篇)

    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導學案課時:第一課時一、熟記下列詞組:1.為什么不(2) why don’t you do= why not do 2….怎么樣(2) what about/ how about doing sth.?3.足夠的用法(2) ①enough+ n. ② adj./adv....

  • 《蜀相》導學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 《麋鹿》學案(通用14篇)

    【學習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課本6個生字。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新課學習】一、字詞過關。1、掌握字詞,朗讀下面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 《矛與盾》教學案例(通用14篇)

    背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案例分析(精選17篇)

    作者:揚中外國語學校施正琴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5《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案例分析揚中外國語學校 施正琴《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蘇教版第十冊第13課,此文是篇散文。...

  • 漸漸感受春天──《識字1》教學案例(通用15篇)

    【案例】美麗的春天來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在這美麗的春天,看看春天的美景,春天的變化,那多好呀?根據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在教學《識字1》時我這樣進行引導。引導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學習詞串的樂趣。...

  • 大自然的啟示導學案(精選3篇)

    學習目標:1、我能認識本課的殃、帚等生字。讀準遭了殃、掃帚、菩提樹等詞語。2、我能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主要內容。3、我能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并喜歡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

  • 《白鵝》教學案例(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詞語。 2.通過朗讀課文,了解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感悟文中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準備:字詞卡片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 兩極世界的形成學案(精選2篇)

    第25課 【三維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識點:雅爾塔體系的確立;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互會;華沙條約組織。德國的分裂;朝鮮半島的分裂;古巴導彈危機2、技能:理解:美、蘇兩國對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經濟和...

  •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學案(精選2篇)

    21課新中國的政治建設課程標準(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 第一屆政協會議 新中國成立及其歷史意義(2)了解新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學方法pse教學模...

  • 《春日》研究教學案(通用17篇)

    設計理念:古詩素以語言凝練著稱,所以我根據古詩語言的特殊性,引導學生疏通語言文字,在讀懂語言文字,了解詩句大意的基礎上,憑借想象,走進古詩的意境,從而悟得情感,使課堂詩味盎然。...

  • 高一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浪潮AV | 亚洲aⅴ在线 | 韩国久久精品 |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网站波兰美女 | 久久大屁股少妇 | 国产视频一区三区 | www黄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人与牲禽动交精品一区 | 国产欧美亚洲三区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久 | 99午夜| 人人爽日日爽 | 久久精品30| 亚洲第一综合色 | 芭蕉视频在线观看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 午夜免费学生在线观看av | 日本福利视频一区 | 18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成人综同网wwwyiren22co |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视频 | 千人斩欧美图区 | 亚洲国产精品大学美女久久久爽 | 一二三中文字幕 | 97超碰碰碰| 日本高清毛片中文视频 | 中文字幕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黄石第五季9至14集 蜜臀avwww | 免费超级淫片日本高清视频 |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二三传媒有限公司 | 久久逼逼| 99精品久久毛片a片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模私拍xvideos| 古装一级裸体片在线观看 |